第九十一回 学让国燕哙召兵 伪献地张仪欺楚(2 / 2)
燕王哙于是召集众多大臣,废除太子平,将国家禅让给子之。子之假意谦逊,推辞了好几次,最后才接受。他举行了隆重的郊天祭地仪式,穿上帝王的衮冕,手持玉圭,南面称王,毫无羞愧之色。而燕王哙反而面向北,位列臣子之位,搬到别宫去居住。苏代、鹿毛寿都被封为上卿。
将军市被心中愤愤不平,便率领本部军士前去攻打子之,很多百姓也追随他。双方接连交战了十多天,死伤数万人,市被最终还是没能取胜,被子之杀死。鹿毛寿对子之说:“市被之所以发动叛乱,是因为原来的太子平还在。” 子之因此想要抓捕太子平。太傅郭隗和太子平换上平民衣服,一起逃到无终山避难。太子平的庶弟公子职,则逃到了韩国。燕国人无不怨恨愤怒。
齐湣王得知燕国发生内乱,便派匡章为大将,率领十万大军,从渤海进军。燕国人对子之恨之入骨,都纷纷带着食物和酒水,迎接齐国的军队,没有一个人拿起武器抵抗。匡章出兵后,只用了五十天,军队一路畅通无阻,直达燕国都城,百姓打开城门迎接。子之的党羽看到齐国军队人多势众,长驱直入,都吓得纷纷逃窜。子之仗着自己勇猛,和鹿毛寿率兵在大街上迎战。但士兵们逐渐逃散,鹿毛寿战死,子之身负重伤,仍奋力击杀了一百多人,最终因力气耗尽被擒。燕王哙在别宫上吊自杀。苏代逃到了周地。
匡章趁机捣毁了燕国的宗庙,将燕国府库中的财宝全部收走,把子之关在囚车里,先押解到临淄去邀功。燕国三千多里的土地,大半都归属了齐国。匡章留在燕国都城,巡查各个属邑。(这是周赧王元年发生的事情。)
齐湣王亲自历数子之的罪行,将他凌迟处死,还把他的肉做成肉酱,赏赐给群臣。子之做王才一年多,痴心贪图王位,最终自取灭亡,这难道不是很愚蠢吗?燕国人虽然痛恨子之,但看到齐王意在吞并燕国,心中不服,于是一起寻找原来的太子平,在无终山找到了他,并拥立他为君,这就是燕昭王。郭隗担任相国。
当时,赵武灵王对齐国吞并燕国的行为感到不满,派大将乐池到韩国迎接公子职,打算拥立他为燕王,后来听说太子平已经被拥立,才作罢。郭隗发布檄文到燕国都城,宣告恢复燕国的大义,那些已经投降齐国的城邑,一时间纷纷背叛齐国,回归燕国。匡章无法阻止,只好班师回齐国。
燕昭王回到燕国都城,修缮宗庙,立志要报齐国的仇。他放下身段,拿出丰厚的财物,想要招揽贤能之士。他对相国郭隗说:“先王遭受的耻辱,我日夜铭记在心。如果能得到贤能之士,和我一起谋划报复齐国的事情,我愿意亲自侍奉他。还请先生为我挑选合适的人。”
郭隗说:“古代有一位君主,派近侍拿着千金去寻找千里马。在路上遇到一匹死马,旁边的人都围着它叹息。近侍询问原因,有人回答说:‘这匹马活着的时候,一天能跑千里,如今死了,所以感到惋惜。’近侍便用五百金买下了它的骨头,用袋子装着带回去。君主大怒,说:‘这死骨头有什么用,还浪费了我这么多钱?’近侍回答说:‘之所以花费五百金,就是因为这是千里马的骨头。这件稀奇的事,人们一定会竞相传播,肯定会说:“死马都能得到高价,何况活马呢?” 千里马很快就会来了。’不到一年,这位君主就得到了三匹千里马。如今大王想要招来天下的贤能之士,请把我当作那匹马的骨头,那些比我更贤能的人,谁会不带着才能前来呢?”
于是,燕昭王特地为郭隗建造宫殿,以弟子的礼节对待他,面朝北聆听他的教导,亲自为他供应饮食,极为恭敬。又在易水旁边,筑起一座高台,在台上堆积黄金,用来款待四方贤士,这座台被称为招贤台,也叫黄金台。从此,燕王喜好贤士的名声传播到了远近各地。剧辛从赵国赶来,苏代从周地赶来,邹衍从齐国赶来,屈景从卫国赶来。燕昭王都任命他们为客卿,和他们一起谋划国家大事。元朝的刘因写有《黄金台诗》:
燕山不改色,易水无剩声;
谁知数尺台,中有万古情!
区区后世人,犹爱黄金名;
黄金亦何物,能为贤重轻?
周道日东渐,二老皆西行;
养民以致贤,王业自此成。
话说这事儿得分两头来讲。齐湣王战胜燕国,杀死燕王哙和子之之后,威震天下,秦惠文王对此深感忧虑。而楚怀王作为合纵联盟的盟主,与齐国交往密切,双方还互置符节作为信物。秦王想要离间齐国和楚国的关系,便召见张仪询问计策。
张仪上奏说:“我凭借这三寸不烂之舌,到南方的楚国游历,寻找机会进言,一定能让楚王与齐国绝交,转而亲近秦国。” 惠文王说:“我就听你的。” 于是,张仪辞去相国之位,前往楚国。
张仪知道楚怀王有个宠臣,名叫靳尚,在怀王身边,怀王对他言听计从。于是,张仪先送上丰厚的财物,与靳尚结交,然后才去拜见楚怀王。楚怀王看重张仪的名声,亲自到郊外迎接,赐座后问道:“先生屈尊来到我国,有什么指教呢?”
张仪说:“我这次来,是想促成秦国和楚国的友好关系。” 楚怀王说:“我难道不想和秦国结交吗?只是秦国不断侵犯我国,所以我不敢寻求和它亲近。” 张仪回答说:“当今天下有七个国家,其中大国不过是楚国、齐国和秦国。秦国如果和东方的齐国联合,齐国就会变得重要;和南方的楚国联合,楚国就会变得重要。然而,我们国君的心意,私下里更倾向于楚国而不是齐国。为什么呢?因为齐国和秦国虽然有婚姻关系,但却多次辜负秦国。我们国君想要侍奉大王,就连我也愿意做大王门下的仆役。可是大王却和齐国通好,这触犯了我们国君的忌讳。大王如果真的能闭关和齐国绝交,我们国君愿意把当年商君从楚国夺取的商于之地六百里,归还给楚国,还会让秦国的女子来给大王做洒扫的妾室。这样,秦国和楚国世代成为婚姻兄弟之国,共同抵御诸侯的威胁。希望大王能接受。”
楚怀王听了非常高兴,说:“秦国肯归还楚国的旧地,我又何必在乎齐国呢?” 群臣都因为楚国能不费一兵一卒就收回土地,纷纷表示祝贺。只有一个人挺身而出上奏说:“不可,不可!依我看,这件事应该表示哀悼,而不是祝贺。” 楚怀王一看,原来是客卿陈轸。
楚怀王问:“我不费一兵一卒,就能白白得到六百里土地,群臣都祝贺,只有你表示哀悼,这是为什么?” 陈轸说:“大王认为张仪可信吗?” 楚怀王笑着说:“为什么不可信?” 陈轸说:“秦国之所以看重楚国,是因为楚国有齐国这个盟友。如今如果和齐国绝交,楚国就孤立了。秦国怎么会看重一个孤立的国家,而割让六百里土地给它呢?这是张仪的诡计。如果和齐国绝交后,张仪辜负大王,不给大王土地,齐国又怨恨大王,转而依附秦国,那么齐国和秦国联合起来攻打楚国,楚国灭亡就指日可待了!我之所以说应该哀悼,就是这个原因。大王不如先派一名使者跟随张仪到秦国接收土地,土地到手后再和齐国绝交也不迟。”
大夫屈平也进言说:“陈轸说得对。张仪是个反复无常的小人,绝对不能相信!” 宠臣靳尚却说:“不和齐国绝交,秦国怎么会给我们土地呢?” 楚怀王点头说:“张仪不会辜负我,这是很明显的。陈先生闭嘴别说了,且看我接收土地。” 于是,楚怀王把相国大印授予张仪,赐给他黄金百镒,良马十驷,命令北关守将不许齐国使者通行。一面派逢侯丑跟随张仪到秦国接收土地。
张仪一路上和逢侯丑饮酒谈心,关系亲密得如同骨肉兄弟。快到咸阳的时候,张仪假装喝醉,从车上失足掉了下来。左右的人慌忙把他扶起,张仪说:“我的小腿受伤了,急需就医。” 于是,他先乘坐卧车进入咸阳城,上表奏明秦王,把逢侯丑留在馆驿。张仪闭门养病,不去上朝。逢侯丑求见秦王,没能见到,去探望张仪,张仪只说自己还没痊愈。
就这样过了三个月,逢侯丑上书秦王,陈述张仪答应割地的事情。秦惠文王回复说:“张仪如果有约定,我一定会履行。但听说楚国和齐国还没有彻底断绝关系,我担心被楚国欺骗,非得等张仪病好,这件事才能确定。” 逢侯丑再次前往张仪的住处,张仪始终没有出门。于是,逢侯丑派人把秦王的话回报给楚怀王。
楚怀王说:“秦国还认为楚国和齐国绝交不够彻底吗?” 于是,他派勇士宋遗借道宋国,拿着宋国的符节直接来到齐国边境,辱骂齐湣王。齐湣王大怒,立即派使者西行前往秦国,表示愿意和秦国一起攻打楚国。
张仪听说齐国使者到了,知道自己的计谋已经得逞,便声称病好了,入朝议事。在朝门遇到逢侯丑,张仪故意惊讶地说:“将军怎么还没接收土地,还留在我国呢?” 逢侯丑说:“秦王专门等相国当面决定,如今幸好相国身体康复,请您进宫向秦王说明,早日确定地界,我好回去回复我们国君。”
张仪说:“这件事何必禀告秦王呢?我说的是我自己的俸邑六里,我自愿献给楚王罢了。” 逢侯丑说:“我接受我们国君的命令,说的是商于之地六百里,没听说只有六里。” 张仪说:“楚王大概听错了吧?秦国的土地都是历经百战得来的,怎么会把一尺一寸的土地让给别人呢?更何况是六百里呢?”
逢侯丑回去把情况报告给楚怀王。楚怀王大怒,说:“张仪果然是个反复无常的小人,我要是抓到他,一定要生吃了他的肉!” 于是,楚怀王传旨发兵攻打秦国。
客卿陈轸进言说:“我现在可以开口说话了吗?” 楚怀王说:“我不听先生的话,被这个狡猾的家伙欺骗了,先生如今有什么妙计?” 陈轸说:“大王已经失去了齐国的帮助,现在又去攻打秦国,看不到有什么好处。不如割让两座城池给秦国,和秦国联合起来攻打齐国,虽然在秦国这里失去了土地,但还可以从齐国那里得到补偿。”
楚怀王说:“本来欺骗楚国的就是秦国,齐国又有什么罪过呢?联合秦国攻打齐国,别人会笑话我的。” 当天,楚怀王就任命屈为大将,逢侯丑为副将,起兵十万,取道天柱山西北方向,径直袭击蓝田。
秦王任命魏章为大将,甘茂为副将,起兵十万迎战。一面派人到齐国征兵。齐国将领匡章也率领军队前来助战。屈虽然勇猛,但怎么抵挡得住两国的夹攻,连战连败。秦国和齐国的军队追到丹阳,屈聚集残兵再战,被甘茂斩杀。这场战役前后斩获楚军首级八万多,名将逢侯丑等七十多人战死,秦国尽数夺取了汉中之地六百里,楚国上下大为震动。
韩国和魏国听说楚国战败,也谋划着袭击楚国。楚怀王非常害怕,于是派屈平前往齐国谢罪,派陈轸前往秦国军营,献上两座城池求和。魏章派人向秦王请示,秦惠文王说:“我想要黔中之地,请楚国用商于之地来交换,如果答应,就可以罢兵。” 魏章奉秦王的命令,派人告诉楚怀王。
楚怀王说:“我不想要土地,只想要张仪才甘心!如果秦国肯把张仪交给楚国,我情愿献上黔中之地作为酬谢。” 不知道秦王是否肯放张仪前往楚国,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