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9章 暖阳下的新生(2 / 2)
过去的林晓雅,很少有机会去思考“热爱”这个词。她的生活被各种“应该”和“必须”填满,学习是为了考上好大学,工作是为了获得稳定的收入,做很多事情都是为了满足他人的期待。她像一颗被设定好程序的螺丝钉,精准地嵌入社会机器的某个部位,运转着,却不知道自己为何而转。她甚至有些羡慕那些能够清晰地说出自己热爱什么的人,他们的眼睛里总是闪烁着一种她从未有过的光芒。
秦枫的评价中提到她“工作中更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不仅仅是对她态度的肯定,也间接鼓励了她去思考:自己真正认同的是什么?真正想做的是什么?工作,除了谋生手段之外,是否还可以承载更多的意义?
于是,林晓雅开始了一场关于自我探索的旅程。这是一场向内的旅程,需要极大的耐心和专注力。她像一个好奇的孩子,重新审视着这个世界,也重新审视着自己。
她开始尝试利用业余时间,去接触那些以前想做却一直没有机会或勇气去做的事情。
她报名了一个油画体验课。她从小就喜欢涂涂画画,但在父母“画画不能当饭吃”的观念影响下,这个小小的爱好早早被扼杀在了摇篮里。当她重新拿起画笔,笨拙地在画布上涂抹时,一开始有些手足无措,甚至有些怀疑自己是否真的适合。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五颜六色的颜料在她的笔下逐渐构成一幅幅或稚嫩或粗糙的画面时,她感受到了一种久违的平静和喜悦。那是一种纯粹的、不掺杂任何功利目的的快乐。在画画的几个小时里,她可以完全沉浸其中,忘记工作的烦恼,忘记生活的琐碎,整个世界仿佛只剩下她和她的画布。虽然她知道自己画得并不好,但那种创作的过程本身,就已经让她感到无比满足。
她开始阅读。不再是为了应付考试或获取信息,而是读那些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书。从文学名着到人物传记,从心理学入门到旅行随笔。她像一块海绵,贪婪地吸收着书中的养分。在文字的世界里,她与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灵魂对话,感受着他们的喜怒哀乐,汲取着他们的人生智慧。她发现,阅读不仅能够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更能帮助她更好地理解人性,理解自己。有时候,书中的某一句话、某一个情节,会像一道闪电,瞬间击中她的内心,让她对某个困扰已久的问题豁然开朗。
她开始尝试独自旅行。以前她总觉得旅行需要同伴,需要周密的计划。但这一次,她选择了一场说走就走的短途旅行。没有同伴,没有详细的攻略,只有一个大致的目的地。她一个人背着背包,漫步在陌生城市的街头巷尾,看当地的人来人往,品尝地道的小吃,参观那些并不热门的博物馆和美术馆。在陌生的环境里,她反而更容易放下所有防备,感受内心最真实的悸动。她发现,自己对那些充满历史底蕴和人文气息的地方格外着迷,喜欢观察不同地域人们的生活状态,喜欢记录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
她还开始尝试写作。最初只是在一个私密的博客里,记录自己的心情、感悟、旅行见闻,以及画画时的一些想法。她并没有想过要写得多好,也没有想过要给谁看,只是单纯地享受将内心的思绪和情感转化为文字的过程。有时候,一些零散的想法在脑海中盘旋,杂乱无章,但当她静下心来,将它们一一敲打在键盘上时,它们仿佛就有了生命,变得清晰而有条理。写作,成了她与自己对话的一种方式,也成了她梳理内心、沉淀思考的过程。
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她也曾有过迷茫和困惑。尝试了一些事情之后,发现自己并不喜欢,或者三分钟热度之后便没了下文。比如,她曾尝试过学习钢琴,但枯燥的练习和难以掌握的技巧让她很快就打了退堂鼓。她也曾跟风去学烘焙,但做出的成品味道平平,也未能让她感受到持续的热情。
每当这时,她会有一丝挫败感,甚至会怀疑自己是不是太过浮躁,是不是根本就找不到所谓的热爱。但秦枫的那句话“每一步,都将是崭新的开始”总会在她耳边响起。她告诉自己,探索本身就是一个试错的过程。不是每一次尝试都会成功,不是每一条路都能通向终点。重要的是,她在行动,在体验,在从每一次尝试中学习和成长。那些看似“失败”的尝试,其实也在帮助她排除错误的选项,让她离真正的热爱更近一步。
渐渐地,林晓雅发现,在所有尝试过的事情中,有两件事让她始终抱有浓厚的兴趣,并且能够从中获得持续的满足感——画画和写作。
她喜欢画画时那种专注和沉浸的状态,喜欢用色彩和线条去表达那些难以用语言描述的情感和意境。即使画得不好,这个过程本身也能让她感到放松和愉悦。她开始不再满足于只是上体验课,而是买了专业的绘画书籍,开始系统地学习绘画理论和技巧。她利用周末的时间,背着画板去公园、去郊外写生,观察光影的变化,感受自然的魅力。每一次小小的进步,比如成功调配出一个心仪的颜色,或者画好了一个物体的质感,都能让她开心好几天。
而写作,则像是她思想的延伸。她喜欢将旅行中的见闻、画画时的感悟、生活中的思考记录下来。她发现,当她把这些东西写下来之后,它们仿佛就成了她生命的一部分,沉淀在她的记忆里,丰富着她的内心世界。她开始尝试写一些短篇的散文和随笔,虽然笔触还很稚嫩,内容也多是个人感悟,但她享受这种创作的过程。她甚至开始幻想,有一天,能够将自己的画和文字结合起来,出一本属于自己的小书,记录自己的成长,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这个发现,让林晓雅欣喜若狂。她感觉自己像是在茫茫大海中漂泊了许久之后,终于看到了远方的灯塔。那灯塔虽然遥远,光芒也或许并不耀眼,但它却清晰地指引着她前进的方向。她知道,画画和写作,或许就是她一直在寻找的热爱。它们不像工作那样需要背负业绩的压力,也不像完成任务那样带有强制性,它们是纯粹的、发自内心的喜爱。为了它们,她愿意付出时间和精力,愿意去学习和钻研,愿意去克服遇到的困难。
当然,她也明白,将热爱发展成事业,或者让热爱完全融入生活,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她现在的工作虽然并非完全热爱,但能给她提供稳定的收入和生活保障,让她有基础去追求自己的爱好。她并不急于做出颠覆性的改变,比如立刻辞职去当画家或作家。她更倾向于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
她开始更合理地规划自己的时间。工作日,她认真完成工作,同时也学会了拒绝那些与自己核心职责无关的额外负担,以保证自己有足够的精力。下班后和周末,则成了她雷打不动的“创作时间”。她会去画室画画,会在家里安静地写作,或者去图书馆查阅资料、汲取灵感。她的生活变得更加充实而有意义。虽然比以前忙碌了许多,但她却感到前所未有的精力充沛和内心丰盈。
寻找热爱的灯塔,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它需要林晓雅不断地去尝试、去体验、去感受、去思考。但她不再畏惧这个过程,因为她知道,每一次探索,都是在靠近真实的自己;每一分投入,都在为生命积蓄能量。那灯塔的光芒,虽然微弱,却足以照亮她前行的道路,让她在未来的人生旅途中,不再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