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精英养成记 > 第672章 月光代码

第672章 月光代码(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一、绿萝与算法的共生

凌晨两点十七分,林晓雅的指尖在键盘上停顿了0.3秒。屏幕蓝光映着她眼底的红血丝,却没掩住嘴角那抹未散的笑意——就在刚才,城市交通预测模型的误差率终于跌破了0.7%。她下意识转头望向窗台,月光正沿着绿萝的藤蔓流淌,在小白花的绒毛上凝成细碎的银霜。

这盆绿萝是三年前搬进这间公寓时买的。那时她刚加入智慧城市实验室,工位上摆着七八个喝空的咖啡罐,屏幕上永远跳动着混乱的数据流。有天下班路过花店,老板娘笑着往她怀里塞了这盆植物:姑娘,代码要写,日子也要生根发芽啊。

如今绿萝的气根已经垂到了显示器边缘,像一团绿色的瀑布。晓雅伸手碰了碰最近绽开的花苞,指尖沾到一点清甜的香气。她忽然想起今天调试算法时,系统提示行人行为模块数据不足。楼下便利店的张叔、每天凌晨五点扫街的李阿姨、总在黄昏时推着轮椅散步的老夫妻......这些鲜活的面孔突然涌进脑海,她猛地坐直身体,在备忘录里敲下一行字:明天去社区采集真实行为样本。

手机在这时震动起来,是母亲发来的微信:小雅,你爸今天又在小区群里夸你了,说你编的那个垃圾分类小程序,连王奶奶都学会用了。后面跟着个骄傲的表情包。晓雅噗嗤笑出声,回了个的表情,眼眶却有点发热。

三年前她刚提出城市温度算法概念时,评审会上几乎没人看好。我们要的是效率,不是情怀。项目总监敲着桌子强调。可晓雅总记得大学时在医院陪床的夜晚:父亲突发心梗,救护车却被晚高峰堵在三公里外,她抱着病历本在路口哭到浑身发抖。那时她就想,冰冷的代码能不能多一点人情味?

此刻屏幕上的城市三维模型正缓缓旋转,主干道的车流像金色的河流,居民区的灯光则是温暖的橘色。晓雅放大和平小区的区域,那里闪烁着几个红色的小点——那是独居老人的智能水表,如果12小时内用水量低于0.5升,系统就会自动提醒社区网格员。这个功能上线半年,已经避免了七起意外。

还不够。她轻声对自己说。指尖重新落回键盘,这一次,敲击声格外轻柔,仿佛在抚摸城市每一条沉睡的街道。

#### 二、晨光中的采样者

清晨六点,和平小区的香樟树下已经有了动静。林晓雅背着双肩包,手里提着个巴掌大的采集器,活像个背着画板的大学生。张叔的便利店刚拉开卷帘门,看见她就乐呵呵地招手:小雅来啦?今天要采集豆浆热度数据

要的要的!晓雅跑过去,采集器对着冒着热气的豆浆桶扫了一下。屏幕上立刻跳出数据:温度85c,香气成分(豆香35%、焦糖12%),购买人群(60岁以上占比42%)。张叔,您这豆浆配方是不是微调过?比上周香多了。

嘿,你这鼻子比机器还灵!张叔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王奶奶说太甜,我减了半勺糖。晓雅赶紧在系统里标注:老年群体甜度偏好下调15%,关联早餐摊智能推荐系统。

推着轮椅的陈爷爷慢悠悠走过来,轮椅上的李奶奶正举着手机拍凌霄花。小雅姑娘,李奶奶朝她晃了晃手机,你上次说的那个无障碍路线规划,我们昨天用了!去公园那条路,真的没台阶了!

晓雅蹲下身,帮李奶奶调整了手机字体大小:奶奶,我又加了个新功能,您点这个绿色按钮,就能显示沿途的休息长椅位置。她趁机用采集器扫描了轮椅的运动轨迹,系统后台立刻生成一条平滑的曲线——这将帮助算法更精准地识别轮椅用户的转向习惯。

采集器突然发出的提示音,屏幕上弹出一行字:检测到异常步态特征,是否记录?晓雅抬头,看见穿蓝色校服的小男孩正一瘸一拐地往小区外走,书包带子拖在地上。她快步追上去:小朋友,你的脚怎么了?

男孩叫小宇,昨天踢球崴了脚。我自己能走。他嘴硬地说,额头上却冒了汗。晓雅蹲下来帮他系好书包带,顺便用采集器在他脚踝处做了个标记:系统已经帮你规划了最近的路线,还通知学校门卫叔叔在门口等你哦。小宇惊讶地睁大眼睛:姐姐,你是怎么知道的?

因为姐姐的电脑里,住着整个城市的秘密呀。晓雅笑着揉了揉他的头发,看着他一蹦一跳地消失在晨光里。采集器上,小宇的步态数据正转化为一串跳动的音符,融入城市的大数据海洋。

上午十点,晓雅的双肩包已经装了半袋城市样本:菜市场讨价还价的声纹、幼儿园孩子们的笑声频率、修鞋匠锤子敲击的节奏......这些看似无关的数据,在她的算法里却能编织出温暖的网络。就像此刻,她手机收到一条推送:根据和平小区老年人口味偏好,建议附近超市增加低糖食品货架。

路过社区服务中心时,她听见里面传来争吵声。推门进去,几个大妈正围着网格员小李理论:凭什么隔壁小区有智能健身器材,我们没有?晓雅赶紧上前解围,打开手机里的民生需求热力图:阿姨您看,这是过去三个月的居民反馈,咱们小区最需要的是老年食堂和康复理疗室,器材的需求排在第五位。她点开详细数据,您看,王阿姨您上个月提了三次食堂的事呢。

大妈们的脸色缓和下来,王阿姨不好意思地笑了:哎呀,我都忘了这茬了。晓雅趁机拿出平板:正好,老年食堂的菜品投票系统做好了,大家现在就能选喜欢的菜。老人们立刻凑过来,手指在屏幕上点来点去,叽叽喳喳的讨论声里,透着对生活的热爱。

离开社区时,晓雅抬头看见公告栏上新贴的通知:智慧养老服务中心下周试运行。阳光穿过香樟树叶,在通知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她忽然觉得,自己写的每一行代码,都在阳光下长出了翅膀。

#### 三、暴雨中的守护

七月的暴雨来得猝不及防。下午三点,天空突然暗如黄昏,豆大的雨点砸在玻璃窗上,噼啪作响。晓雅的手机疯狂震动,预警系统显示,城西低洼地带的积水已经超过30厘米。

所有人立即到指挥中心集合!项目总监的电话里带着急促的呼吸声。晓雅抓起外套冲进雨幕,裤脚瞬间湿透。实验室里一片紧张,大屏幕上的城市地图被红色警报覆盖,各部门负责人的声音此起彼伏:幸福路隧道积水超标!地铁3号线部分站点进水!和平小区有地下室渗水!

晓雅的手指在键盘上翻飞,调出和平小区的结构图。这个建成于八十年代的小区,地下室住着七户人家,其中三户是独居老人。她迅速启动紧急疏散模块,系统立刻生成最优撤离路线,同时向居民手机推送语音提示。

不行!她突然站起来,李奶奶听力不好,王爷爷眼睛看不清,他们收不到提示!项目总监皱眉:已经通知社区了,网格员正在挨家挨户敲门。晓雅却盯着屏幕上闪烁的红点:来不及了!积水上涨速度比预计快15%!

她抓起桌上的备用手机,调出邻里互助数据库——这是她偷偷开发的功能,记录了小区里所有志愿者的技能和联系方式。手指划过屏幕,停在张建军的名字上:退休消防员,住在3栋2单元。电话接通的瞬间,她听见那边传来哗哗的水声:小张哥!3栋地下室,李奶奶和王爷爷需要转移!

知道了!我这就过去!张建军的声音带着喘息,刚把4栋的赵奶奶背上来!晓雅悬着的心稍微放下,又拨通了物业电话:电梯停运了吗?我需要所有单元楼的楼梯间监控!

大屏幕上,各单元的楼梯画面依次弹出。晓雅紧盯着3栋的监控:张建军背着李奶奶深一脚浅一脚地往上走,水已经没过他的小腿。李奶奶的小花猫在他怀里喵喵叫,爪子紧紧抓着他的衣领。王爷爷拄着拐杖跟在后面,社区网格员打着伞扶着他。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