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精英养成记 > 第677章 微光成炬:暖食背后的“夕阳红”

第677章 微光成炬:暖食背后的“夕阳红”(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同事们察觉到了她的异常,纷纷问她是不是遇到了什么困难。林晓雅只是笑着说在做一个“个人项目”。直到小程序初具雏形,她才在一次部门聚餐时,向关系比较好的几个同事透露了实情。

“晓雅,你这是在做公益啊!太有意义了!需要帮忙吗?”一位同事立刻表示支持。

“是啊是啊,我老公是做UI设计的,要不要让他帮忙优化一下界面?”另一位女同事也热情地说。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纷纷提出要贡献自己的力量。有的帮忙优化了代码逻辑,有的帮忙设计了Logo和界面,有的则利用自己的人脉,联系了一些愿意提供技术支持的朋友。

就这样,在林晓雅和朋友们的共同努力下,一个名为“暖食”的小程序,终于在三个月后正式上线了。

“暖食”的功能很简单,主要分为三个模块:

1. **爱心订餐**:志愿者可以帮助老人在线预订餐食,系统自动统计人数和菜品需求,生成订单汇总表。

2. **食材管理**:根据订单量智能推荐采购清单,记录食材入库、出库和消耗情况,减少浪费。

3. **阳光捐赠**:展示食堂的运营状况和资金需求,接受线上捐款,并实时公示捐款明细和资金使用情况,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

上线那天,林晓雅特意来到“夕阳红爱心食堂”,教张老师和志愿者们使用。张老师戴着老花镜,手指有些颤抖地在手机屏幕上点着,当看到自己的名字出现在“今日志愿者”列表里,当看到预订的餐食数量清晰地显示在屏幕上时,她激动得热泪盈眶:“小林……小林啊……谢谢你!谢谢你为我们做了这么多!”

老人们虽然大多不会直接使用小程序,但他们感受到了变化。订餐更准确了,饭菜的种类似乎也更丰富了些,偶尔还能吃到自己“点”的菜。食堂的墙上,挂上了一个显示屏,滚动播放着“暖食”小程序的捐赠公示页面:“感谢爱心人士李先生捐赠500元,用于购买大米”、“感谢爱心企业xx超市捐赠蔬菜一批”、“本月餐费收入xxx元,支出xxx元,结余xxx元”……

透明的账目,让“夕阳红爱心食堂”赢得了更多人的信任。通过小程序的传播,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这个隐藏在小巷里的爱心角落。捐款和捐物的人渐渐多了起来,有时是一笔几十元的小额捐款,有时是几袋米、几桶油,有时是附近餐馆送来的新鲜食材。甚至有学市场营销的大学生志愿者,主动联系林晓雅,帮助“暖食”小程序做推广。

食堂的运营压力得到了明显缓解。张老师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她不再像以前那样整天为钱发愁,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改善菜品口味、照顾老人上。她常说:“小林的这个‘暖食’啊,真是给我们食堂插上了翅膀!让我们这些做实事的人,心里更有底了!”

而林晓雅,也从“暖食”中收获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远非完成一个公司项目、拿到一笔奖金所能比拟。她看着小程序后台不断增长的爱心数据,看着“夕阳红”里老人们越来越舒展的笑容,心里暖暖的。她知道,自己做了一件真正有意义的事。

### 三、宣传的真谛:让微光吸引更多微光

林晓雅将“暖食”的故事,以及张老师和“夕阳红爱心食堂”的故事,一五一十地讲给了王姐听。王姐静静地听着,从最初的不解,到后来的惊讶,再到最后的感动。

“原来……原来‘暖食’的背后还有这么一段故事。张老师真是不容易,您也……也太低调了。”王姐感慨道,语气中带着一丝羞愧。她之前只看到了“暖食”小程序的技术价值和宣传价值,却忽略了它背后那沉甸甸的人文关怀和无私奉献。

“王姐,我不是低调。我只是觉得,‘暖食’就像一座桥梁,连接起了张老师他们的爱心,连接起了老人们的需求,也连接起了社会上更多愿意奉献爱心的人。我只是搭建这座桥梁的人之一。如果要宣传,应该宣传这座桥梁所承载的精神,宣传那些默默付出的人,比如张老师,比如那些常年累月在食堂帮忙的志愿者们,还有那些匿名捐赠的爱心人士。”林晓雅认真地说,“我的公司确实给了我技术上的培养和支持,我很感激。但‘暖食’的诞生,更多的是源于张老师的感召,源于那些需要帮助的老人们的期盼。”

王姐沉默了片刻,然后郑重地点了点头:“晓雅,你说得对。是我之前太狭隘了。这个宣传案例,我们必须重新策划!就按照你说的,以‘夕阳红爱心食堂’和张老师为核心,‘暖食’小程序作为科技赋能的工具和纽带,来展现这种平凡人身上的伟大力量,展现科技向善、传递温暖的企业社会责任。”

王姐的行动力很强。她立刻向部门领导汇报了林晓雅的想法和“暖食”背后的故事。领导听后,也深受感动,当即拍板同意调整宣传方案,并表示要给予更大力度的支持,不仅是宣传资源,还可以考虑以公司名义,对“夕阳红爱心食堂”进行长期的定点帮扶。

很快,一支由市场部、品牌部同事组成的小型采访团队,在林晓雅的带领下,再次来到了“夕阳红爱心食堂”。

当王姐和同事们亲眼见到张老师,见到食堂里温馨和睦的景象,听到老人们发自内心地夸赞张老师和“暖食”时,他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林晓雅当初的决定。

采访过程很顺利。张老师一开始还有些拘谨,不太会说什么漂亮话。她只是朴实地讲述着开办食堂的初衷,讲述着老人们的可爱与不易,讲述着志愿者们的无私奉献。她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真的没什么,都是应该做的。看到老人们好,我们就都好了。”

但正是这种朴实无华的话语,最能打动人心。采访团队的几位年轻同事,好几次都红了眼眶。

林晓雅也接受了简短的采访。当被问及开发“暖食”的初衷时,她平静地说:“我只是觉得,我们掌握的一些技能,不应该仅仅用来追求商业价值,更应该用来解决一些社会问题,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张老师他们用爱心温暖了老人,我只是想用一点点技术,温暖他们的爱心之路。”

宣传文章最终以《小巷深处的“夕阳红”:一碗热饭,一份温情,一个小程序的向善之力》为题,发表在了公司官网和各大主流媒体平台上。文章没有过多渲染林晓雅的个人功绩,而是将笔墨重点放在了“夕阳红爱心食堂”的日常运营、张桂芬老师数年如一日的坚守、志愿者们的默默付出,以及老人们在食堂里感受到的温暖与关怀上。“暖食”小程序作为一个重要的辅助角色,展现了科技如何让爱心传递更高效、更透明。

文章一经发布,便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网友们被张老师的无私奉献所感动,纷纷为她点赞:“这才是真正的人间大爱!”“张阿姨辛苦了,向您致敬!”“这样的爱心食堂太有意义了,希望能推广开来!”

“暖食”小程序也受到了关注,下载量激增。很多人通过小程序了解到“夕阳红爱心食堂”的情况后,纷纷进行捐赠,或者报名成为志愿者。一些其他城市的社区工作者,甚至主动联系林晓雅,询问小程序的开发和使用情况,希望能借鉴“夕阳红”的模式,在自己的社区也开办类似的爱心食堂。

林晓雅的公司也因为这篇充满正能量的宣传文章,收获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公司领导趁热打铁,正式启动了对“夕阳红爱心食堂”的定点帮扶计划,不仅定期捐赠物资,还组织员工志愿者团队,每月前往食堂开展志愿服务。同时,公司还鼓励员工利用专业技能参与社会公益项目,将企业社会责任落到了实处。

面对突如其来的关注,张老师和“夕阳红爱心食堂”的志愿者们有些措手不及,但更多的是欣慰。张老师拉着林晓雅的手,激动地说:“小林啊,真是没想到,一篇文章能引来这么多好心人。这下好了,食堂的日子更好过了,我们能帮助更多的老人了!”

林晓雅看着食堂里因为人多而更加热闹的景象,看着张老师忙碌却充满活力的身影,心里充满了平静和喜悦。她知道,这次宣传,达到了它真正的目的——不是为了让某个人出名,而是为了方便大家。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