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快穿之生子躺赢 > 第72章 推广莴苣和高粱(二)

第72章 推广莴苣和高粱(二)(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其一,选址必须显眼,要紧邻官道,方便农人往来观看,切不可寻那偏僻难寻之处。”

“其二,庄内需立解说木牌,以图文并茂之方式,写明作物名称、特性、种植要点。

并定期安排老成持重、精通农事的庄头或小吏,现场解答农人疑问,绝不可有官架子。”

“其三,”他看向工部尚书卢谦。

“产出归属。试种农庄头三年的产出,无论瓜果还是粮食,可不入官仓,直接于当地市集发卖,或允许观摩的农人以稍低的价格优先购买、品尝。

让他们不仅看到,还能吃到、用到,如此,信任方能根植于心。”

“其四,反馈制度。

农庄需备有问询录,专门记录农人们提出的问题、担忧以及他们本地种植可能遇到的困难。

这些第一手的民情,对于司农寺和母后培养新作物的庄子,以及工部改进技术、优化工具,将是千金难买的宝贵资料。”

他一番话语,将一个初步的设想,勾勒成了血肉丰满、可执行的方案。

殿中的气氛彻底从之前的凝重转为热烈。

太傅看着沉稳睿智的太子,眼中满是激赏,他最后补充道:

“殿下思虑周详,老臣拜服。

老臣再添一言,此策若能推行,其意义远超农事本身。

这遍布大理三百余州的试种农庄,将成为一条无形的纽带,让朝廷的德政与良苦用心,如春风化雨,真正沁入黎庶之心。

此乃王道教化,根基永固之良策也!”

皇帝唐治闻言,龙颜大悦,朗声道:

“善!太傅此言,深得朕心!太子此策,便命名为‘润物庄’如何?

卢卿,孙卿,便由你二人牵头,会同司农寺,尽快拟定详细章程,先在京畿几县试行。

朕期待着,今年能在朕的皇庄之外,最先看到这润物庄里结出的硕果!”

“臣等遵旨!”众臣齐声应诺,声音中充满了干劲儿。

从今日起,直至大理末年的前十几年,润物庄所试种的各种作物和各种新农具在大理的沃土上,生根发芽,开出遍野繁花。

而也因为润物庄的缘故,让大理的德政传播天下,更因此深得民心。

据后世考究历史发现,太宗的秦王破阵曲延续了大理几十年的国运,润物庄也同样延续了大理至少上百年的国运。

大理很看重农业研究,每每有成果后,经过润物庄推广后,不仅仅百姓得利,就是农业研究出成果之人,不仅仅得到了爵位和金钱奖赏,还得到了名。

他们研究出来的新作物,随同本人名字记录进历史。

作物推广也是大理官员考核政绩的一项,所以他们大多数的时候很尽责。

此外还有种种原因,比如明君数量数量较多,庸君不连续上位等等。

最后大理发展成为了遍数古代,除了周王朝的八百年之外国运最长的朝代,竟然经历了五百多年的国运。

大理的突出和成功,后面朝代自然借鉴。

之后几个朝代,更是将这项用润物庄推广新作物和新农具的政策,不断延续。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