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重生成为末代皇帝 > 第181章 选购宅院

第181章 选购宅院(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修二连忙应下,心中暗忖:这位郑爷果然谨慎,连贝勒爷家的宅子都敢推辞,难怪敢在这个节骨眼儿进京定居。

告辞时,老仆送到门口,忽然压低声音道:\"郑爷若真有意,价钱还能再商量......\"

郑孝胥头也不回地摆摆手,修二带着主仆二人转身离去。夕阳将三人的影子拉得老长,渐渐消失在胡同深处。

修二领着郑孝胥在老虎庙胡同里转了大半日,前前后后看了五六处宅院。这些宅子大多透着股萧条气——有的门楣剥落,有的院墙倾斜,更有甚者,院中杂草丛生,显然久无人居。

修二解释道:\"这些多是八旗子弟败了家业,或是前清官员选择举家回乡,变卖房产换取银两,远离京城。\"

郑孝胥一路看下来,心中渐渐有了计较。这些宅子虽各有瑕疵,但地段终究是极好的——离紫禁城不过两三里路,又地处西城繁华地带,日后入宫上朝办事都方便。

最终,他们在胡同后段一处略显陈旧的大门前停下。

门楣上\"耕读传家\"的匾额虽已有些褪色,但门环上的铜狮雕工依然精细。

门房见有人来,修二上前说明来意,门房连忙进去通报。不多时,一位身着藏青色长衫的中年男子迎了出来,拱手行礼道:\"可是郑先生?在下刘明远,这宅子的主人。\"

正房五楹七架,檐下彩绘虽已斑驳,但\"五福捧寿\"的纹样依然清晰可辨。

郑孝胥上前细看,发现梁柱笔直,无虫蛀痕迹,屋顶的灰瓦排列整齐,连瓦当上的花纹都保存完好。

东厢房三间,原是书房。推开门,扑面而来的是淡淡的墨香。窗前榆木书案上摆着文房四宝,墙上挂着几幅字画,落款处\"六品翰林院\"的印鉴依稀可见。

西厢房原是儿子卧室,如今空置。

推开窗,正对庭院,景色尽收眼底——一棵老槐树遮天蔽日,树下摆着石桌石凳,石桌上还刻着精致的棋盘。

最令郑孝胥满意的是这二进宅院的布局,虽已有些年头,但雕花栏杆依然精美,窗棂上的冰裂纹完整无缺。

足以看得出这宅院主人,对这二进宅院养护精细才保存完好。

虽是二进宅院,但占地颇广。这宅子约有千平左右,共有大小房间一十六间。

现场仔细查看了房屋的质量,各处墙体、门窗、屋顶落完整,配套上竟还有一口私人用的水甜井。

虽不及贝勒爷家的气派,却自有一股清雅之气。

刘明远见郑孝胥看得仔细,叹道:\"这宅子是我父亲留下的,老朽不才,只当了个六品小官,如今还乡,只得忍痛割爱。\"

修二在一旁插话道:\"刘老爷这宅子养护得极好,地段又佳,要价两千五百大洋也不算高。\"

郑孝胥沉吟片刻,道:\"宅子确实不错,只是两千五百两着实贵了些。这样吧,我出二千一百大洋,刘老爷看如何?\"

刘明远面露难色:\"郑先生,这......\"

修二见状,连忙打圆场:\"刘老爷,如今这老虎庙胡同有多少宅院等着出手?您也是知晓其中情况。您看这地段已在尾街、这宅子二千一百大洋已是实价了,郑老爷并未过分还价,您还是考虑一二。\"

刘明远权衡再三,终于点头:\"也罢,郑先生爽快,老朽就卖与你了。\"

三方当即立商定了价格及佣金,各方满意。

郑孝胥心中忽然生出一丝恍惚——从此刻起,他在这北京城真正有了安身立命之所。

刘明远取出一只乌木匣子,小心翼翼地取出几张泛黄的纸契。郑孝胥接过一看,最上面是清末旧政府颁发的地契,朱砂印鉴虽已有些褪色,但\"正红旗佐领衙门\"的官印依然清晰可辨。鲜红印章。

修二凑过来看了看,赞道:\"刘老爷这契书齐全,新旧政府的印鉴都有,绝无后患。\"他指着契书上的条款,\"您瞧,连宅院四至都写得明明白白。\"

郑孝胥仔细验过,确认无误后点头。这时,修二提议道:\"按规矩,咱们得问问坊官和邻里才稳妥。\"

清代至民国初年,北京城区划分为“坊”(基层行政单位),可找所在胡同的“坊官”(类似居委会负责人)或周边邻居打听:宅院是否有抵押、是否涉及官司(如原业主欠账被查封)、是否为“旗产”(清末旗人败落后常变卖房产,需确认是否已解除旗籍限制)。

三人来到胡同口的\"坊官\"办事处。这是个简陋的小屋,一位须发花白的老者正在喝茶。见有人来,老者放下茶碗,眯眼打量郑孝胥:\"这位爷是要买房?\"

修二拱手行礼:\"这位是郑先生,要买刘老爷的宅子。烦请老丈说说这宅子可有官司?\"

老坊官啜了口茶,慢悠悠道:\"这宅子啊,刘老爷住了二十多年,清清白白的。上个月他府上还交了治安费,没听说有什么纠纷。\"他又压低声音,\"就是原主人家道中落,急着卖房,价钱比市价略低些。\"

从坊官处出来,修二又带着郑孝胥问了几户邻居。一位旗装老太太掀开竹帘道:\"这宅子好着呢,刘老爷是个实诚人,从不拖欠下人月钱银子。\"另一户开杂货铺的掌柜也点头:\"刘老爷的宅子,大可放心购买。\"

确认无误后,修二邀请坊官等众人回到宅院。刘明远已备好笔墨纸砚,在堂屋摆开阵势。修二取出早已准备好的契约模板,开始书写\"绝卖契\"。

契书上详细写明:

\"立卖契人刘明远,今将坐落京师西城区老虎庙胡同34号宅院一所,计地一千平方米,房屋十六间,水井一口,及房内家具摆设,一并卖给郑孝胥永远为业......\"

郑孝胥仔细核对每一条条款:

- 宅院位置:西城区老虎庙胡同34号

- 四至边界:东至张宅,西至李宅,南至胡同,北至官道

- 房屋间数:正房五间,东西厢房各四间,倒座房三间

- 附属物品:水井一口,榆木桌椅八套,榆木书案一张

- 交易金额:大洋二千一百元整

- 付款方式:先付定金二百元,过契后付清余款

契约最后写道:\"此系两厢情愿,各无反悔。如有亲族人等争论,俱有卖主一面承管。恐后无凭,立此绝卖契存照。\"

修二作为经手人,郑孝胥和刘明远作为买卖双方,再加上房牙子修二和两位坊官老者作中人,共五人在契书上签字画押。契约一式两份,毛笔书写,字迹工整清晰。

当场交割定金时,郑孝胥从怀中取出两张百元银行票据,当着众人的面点清交给刘明远。修二在一旁计算:\"按规矩,中介费是房款的百分之三,两位中人各抽百分之一。\"

刘明远点头:\"应该的。\"他让老仆取来算盘,当场算清费用,将中介费和中人费分别交给修二和两位坊官。

一切手续办妥,众人稍事休息。并约定次日一早,郑孝胥带着身份证明和契约,与刘明远一同前往前门附近的财政局办理过户手续。

次日政府人员在契约上加盖公章,这契书便成了具有法律效力的\"红契\"。

回到宅院,刘明远将一串钥匙交给郑孝胥:\"这是正门和各房间的钥匙,共十八把。\"他又指着房桌椅上的一个包袱,\"这是房契原件,您收好。\"

郑孝胥接过钥匙和房契原件,从怀中取出十九张百元银行票据:\"这是余款一千九百元,您点清。\"

刘明远仔细清点后,拱手道:\"明日午时前,我们一定搬完。您要是不放心,可以请修二爷来做个见证。\"

到时候当面点清家具,确认房屋,院墙以及附属物品。

众人又寒暄几句,便各自告辞。修二送郑孝胥主仆二人回客栈时,天色尚早。老虎庙胡同,仿佛还回响着刚才交割时的话语声。

\"郑老爷,\"修二笑着说,\"从今儿起,您可就是这老虎庙胡同34号宅院的新主人了。\"

回程的路上,修二笑嘻嘻道:\"郑老爷这宅子选得好,可以说满足您提出的种种要求。\"

郑孝胥望着的天空,轻声道:\"是啊,此事还算如意。\"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