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大明权臣:从嘉靖朝科举开始 > 第226章 沈一石回来

第226章 沈一石回来(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杨金水不屑笑了一下说道:“君又如此了。我刚才便说了,真金白银、往来半生,直言可否?”

沈一石叹了口气说道:“那我便从头说起。”

“嗯,如此便对了!”杨金水闭上了眼睛,作洗耳恭听之状。

沈一石刚开口便是石破天惊:“公公,此事我等,从始至终便错了。”

“我等?”杨金水重音于“我等”,复又望向沈一石,“君言此‘我等’有我否?”

沈一石点点头说道:“皆有。改稻为桑自始至终,就是一步死棋。公公未察,我也未察。”

“你这番话倒是有点意思,继续说!”杨金水又仔细看了看沈一石。

沈一石听见,杨金水总算是回应他了,立刻说道:“当初胡部堂不愿,依照内阁的意思改稻为桑,我便觉事有蹊跷。

不过思及此乃旨意,皇上金口玉言,岂会收回。于是诚心筹粮,以待买田之用。

待公公赴京,杭州知府高翰文忽然到来,淳安知县海瑞与建德知县王用汲也来,我方发觉已然卷入了漩涡。”

杨金水摇摇头说道:“非我等,乃你一人。汝等卷入了漩涡,竟欲牵累于我。”

每句话都遭到了反驳,此时沈一石如果反驳,则有了对抗杨金水的意思。沈一石垂目默思了片刻,忽然想到了什么说道。

“公公可知道,丰年市价,二十十石至二十五石稻谷可购一亩田,灾县也不少于三十石。

不过我等无力出此价格,因所购田产所织丝绸,大半需补国库亏空,余利尚需郑大人、何大人分润。

故而至多以十石一亩买田,方能保本。此事需要秘而不宣,若能以十石一亩购田改桑,我等辛苦一番,年增三十万匹丝绸也足矣。

不过高翰文、海瑞、王用汲这三人到了浙江后,不明内情,坚依市价买田。

公公,就先不说赚不赚钱,一时间令我等筹集这么多粮食,这需要多购数百船粮,我们实在是无能为力啊!”

杨金水显然受此话触动,态度稍缓,指了指沈一石先前坐过的板凳说道:“此乃实情,先坐下细谈。”

“谢公公。”沈一石这才坐了下来,瞥一眼纱帘后芸娘,复又望向杨金水。

杨金水略思,转顾纱帘后芸娘:“继续弹琴吧!莫要出声!”

芸娘站了起来,行了一礼说道:“妾愿出去。”

“且慢!”杨金水拖长声调,继续说道:“你继续谈便是,就当我等不存在!”

芸娘无奈的坐了下来,开始弹奏起来。

琴音起,杨金水与沈一石都用,互相才能听见的声音交谈。

杨金水看了看沈一石,目光沉痛的说道:“数载以来,我待你如何,你心中也是清楚的。

朝廷诸事、官场情形,我皆未瞒你。此次你怎会同郑必昌、何茂才瞒我,让芸娘施美人计?更是竟敢悬织造局旗号,假买田而赈粮?

这两件事情,都不是你沈一石可为的。就是犯了任意一条,那便是自寻死路。

你究竟为何如此?我苦思数夜未眠,就是为了等你回来,听你亲口说一说。你现在便说吧,这般行事,所为何故?”

沈一石听后先是起身行了一礼,而后这才说道:“为了公公,也为了我自己,为我等能够全身而退。”

杨金水仔细的看着沈一石的眼睛,不过却没有看出什么。

沈一石继续说道:“公公彼时不在杭州,局势发生了突变。

高翰文,是小阁老所遣;海瑞、王用汲,是裕王向吏部举荐。此分明就是裕王与阁老、小阁老这两边,在改稻为桑之事上较力。

若高翰文到了之后,能压住海瑞、王用汲依照原方略行事,也不过是上面的人争斗而已,我等织造局买田产绸便是。

不过布政司衙门议事时,高翰文也不赞同十石田价买田。这就表明了,裕王不愿失民心,欲借此倒严。

严阁老与小阁老也洞悉此点,不愿担恶名,于是遣高翰文此种理学的士,过来行事!

既想要补国库的亏空,又不想要为裕王一派所制。

那就只能将恶名,向着我等织造局牵扯。这样想想只要牵涉宫闱、皇上,朝野就无人敢有异议。”

杨金水点了点头,也并没有太在意,这些他早就想到了:“此言不差。那郑必昌、何茂才呢?他们可从始至终,便参与在其中了,就不用担丝毫骂名?”

沈一石道:“此二人不值一提,不过是官场娼妓罢了!初时欲讨好朝廷,从中渔利,踏苗、毁堤淹田这些事皆敢为。

待到局势复杂,立刻就慌乱了。一心欲将小阁老所遣之人与裕王所遣之人推至前。

哼!更是想要将我等织造局顶于前台,而他们自己却躲在身后。妄图从这倾天之祸中,而独善其身。”

杨金水点了点头,语气也冰冷了一分:“于是他们便让你,将芸娘带出去,行使那美人计,而逼高瀚文低头!”

沈一石点了点头道:“对!”

杨金水深吸一口气,继续追问了起来:“高翰文既然被尔等所胁迫,改稻为桑之事,又为何仍难以为继?”

沈一石道:“因为裕王一派更为厉害。”

杨金水有些疑惑的问道:“怎么讲?”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