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账本风波(2 / 2)
不过他也是场中地位最低的人,其他人开口也不合适。
郑必昌没有说话,而是看向了杨金水说道:“杨公公,沈一石是你的人,这件事情由你来定夺吧!今天再怎么招!也得拿个主意出来。”
“你们的建议呢?”杨金水对这俩人,早已是在心中腻歪到了极点。见到这个时候,两人还想要推他在前面挡刀,不由自主的皱起了眉头,反问道。
如今情况未明,郑必昌这种老油子,怎么可能率先表态?随即将目光投向了何茂才,示意他来接话。
“看了也吓不死人。不看的话,死了也是个冤死鬼。看了又怎么着?”何茂才“噌”的一下,站了起来。
看见有人表态了,郑必昌也笑着点点头说道:“既然如此,那就打开看看吧!这是对朝廷负责,也是对织造局负责。”
但就在何茂才,准备过去打开箱子的时候,杨金水突然出声,打断了他的动作:
“咱家看来,不如就不要打开了吧。真要是对朝廷负责,就把它交给那四个锦衣卫,给送到朝廷去。”
杨金水的这话,一下子就把郑必昌两人架住了。
同在浙江观察,谁没收过沈一石的贿赂呢?若是平常情况还好,但如今沈一石倒了。
而他们屁股底下也不干净,这就需要担心引火烧身。其实沈一石自焚而死,也是让这几人都狠狠的松了口气。
既然如此的话,直接一把火烧了所有的账本,是最好的结果。这样他们也不会留下什么痕迹,许多平账不就是这样平的吗?
但是正所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沈一石有织造局作为背景,短短时间便积累了丰厚的身家,如今可以说是浙江首富,说不定也还能是大明首富。
这可不是一星半点的利益,而是海量的金钱。
那句话说的好:【为了挣钱,冒点风险咋了?】
沈一石这么多家产,郑必昌他们这种贪官,不想着沾一手,显然就不符合他们的性格。
这也是为什么,郑必昌两人想要查看,沈一石这些账簿的原因。
若是不查账的话,他们找什么借口,从中分一杯羹呢?届时岂不是沈一石的财产,都归织造局了?
………
郑必昌知道,现在不是绕弯子的时候了。也亏得他能编出理由来,讪笑一声说道:
“杨公公你误会我的意思了,沈一石到底有多少家产?哪些应该是织造局的?哪些必须立刻抄没的?
届时筹粮募兵,还要给胡部堂送去打仗呢!我说的对朝廷负责,对织造局负责,就是这个意思!”
说着,郑必昌看了一眼何茂才,示意他赶快打开箱子。
但是何茂才对郑泌昌这时候,还不肯担一点担子,也起了腻味。虽然本心是恨不得,赶快揭开封条看个究竟,但想到说不清道不明的日后。
这时也破天荒的长了心眼,逼问郑泌昌:“藩台的意思,是不是叫我撕开封条?”
郑泌昌皱了皱眉头问道:“这还一定要我说明吗?”
何茂才装着糊涂,反问道:“这上面明写着:呈织造局和布政司衙门,杨公公不开口,藩台大人不开口,我怎么敢启封啊?”
话到这个份上,郑泌昌依然不开这个口,又望向杨金水。
“我呢!是真不想看!”杨金水掸了掸身上的袍子,站了起来,笑着说道:
“二位如果也不想看了,我这就去叫锦衣卫四个兄弟,来把箱子都抬走,直接就送到朝廷吧!”
说着便向门外走去。
“开封吧!”郑泌昌也没法了,慌忙开口了,对着何茂才说道:“为前方筹募军需毕竟是我们的事,就不要使杨公公为难了。”
杨金水这才又站定了,转过脸又望向这两个人。
“我说也是!看完了账,前方还等着钱打仗呢!”何茂才收到了准信,也不再耽搁了,立刻撕开了一只木箱的封条。
“这几句话还像人话。”杨金水又坐了回去,摇了摇头,阴阳怪气的说道:
“做官做人,就算七分想自己,也得两分想朝廷,剩下一分想想别人。想自己,想到你们这样的十足赤金,这世上有十足的赤金吗?”
郑、何两人都是省里的一二把手,何曾被人训过。两人相视一眼,心里很不是滋味,脸色也难看起来,不过嘴上却不敢回言。
杨金水自然是看到了,不过十分不以为,老子是皇上的人,打狗还要看主人呢!
箱子只贴了封条并没上锁,何茂才刷刷几下,又将另外三张封条都撕了,接着把四个盖子都掀开了。
【箱子里果然是满满的账册!】
郑泌昌、何茂才又都望向杨金水,杨金水坐在那里却闭上了眼睛。
二人不好叫他,便把目光凑近了第一口箱内。几乎同时,两人的目光都看见了,一号箱满满的账册上面,赫然摆着一封信!
——信封上用工整的字迹写着:“杨、郑、何诸公共启,沈一石”。
“沈一石还给我们写了封信!”何茂才失声叫道。
郑泌昌已然急不可待的说道:“快拆开。”
这时杨金水也坐不住了,睁开了眼睛向着何茂才手上的信件看去。不过依然坐在原地,一副镇定的模样。
何茂才拿起信撕开了封口,抽出两页信笺,急不可耐竟一个人看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