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返回京师(2 / 2)
在河道上行驶的那些民船、商船的老板,更是都慌了神。各自吆喝着自己的船员:
“靠岸!快些靠岸!让官府的船先走。”
众人都不是傻子,看到打出的旗号也就明白,这船队无疑就是王远的了。
虽然王远的官职,在河道的船只中虽然不是最高的。但王远这些船上的东西众人可都是知道的,那可是数百万两银子,嘉靖的眼中宝啊。
若是他们敢主动挑衅,恐怕也就没有以后了!
王远的船队在大雪中,占据了运河正中的河道,浩浩荡荡的向前行驶!
但只有一个客船颇为特殊,他原本也是靠岸躲避的,可等到王远的船队离开后,并没有停留,立刻就跟在了船队的后面。
这竟是要趁着王远的威势,跟着快速离开。
船舱内一个颇为清瘦的人影钻了出来,站在了甲板上,抖了抖衣袖,拿出了两只手掌,接住了天上飘下的雪花。
这人竟是竟是已经返乡的李时珍!
这客船上的船工其实是顺丰商行的人,甚至说这个客船也是顺风商行的!
突然船舱里钻了一个人,仔细看去这人竟是吴俊的父亲,吴大财主。他紧了紧身上的裘皮大衣,靠近李时珍:
“李神医,我们这船小,有些跟不上了。是否要亮出名号来,让王钦差过来接我们一下!”
李时珍回头撇了他一眼,随后又继续看着前方,渐行渐远的船队说道:
“这雪花可真大呀,今年的年景估计不差!”
吴大财主睁大了眼睛,诧异的看着李时珍。有些不相信这忧国忧民的话,竟是从这大夫口中说出来了?
虽然知道这大夫医术好,但不知此人居然还操心关老爷的事!
李时珍依然捧着手心的雪花,静静的看着前方逐渐模糊的船队,平静的开口:
“不必亮名号了,继续往前走就是了。若是赶不及河水结冰,那我们就从路上走便是了!”
吴大财主有些不甘心,有舒服的传餐不待,非要去坐马车,那才遭罪呢!
“李神医,我们这样走难免有些磕碰,旁边可都是官船,争吵起来我们怎么说呢?”
李时珍倒是十分悠闲,还有闲心打量周围官船上挂着什么旗号,声音也是有些不急不缓:
“那就不要争吵嘛,就跟着王钦差的船队,不要落下了。风帆的速度不够快,那就叫船工到
吴大财主没办法,这里神医可是王远要的人,他可不敢马虎大意。跺了跺脚,便下去丰富了起来。
“快点往前挤,跟着前面的船队!”
………
自从元朝修了通惠河,京杭大运河的北终点,便从通州到达了京师。
只不过通惠河这一段,因为宽度和水源不够,这一段暂时只能通行官船。
普通商船和客船都是上不了这条河的,到了通州就得下船转马车了。
而就在正统三年,明朝就在东便门修建了大通闸桥,每年朝廷和官府,在这里靠岸、启航的漕船就有两万多条。
如今年近岁末,大雪早早便至。
许多南来的船只,只能被迫在通州的张家湾码头下货。只有各部衙门能驶进通惠河,但是到达这里的船只仍不在少数。
河道上今天船只的拥堵自不用多说,码头上前来接货的车流更是吵嚷一片。不过此刻不管你是哪个衙门的,此刻都被驱赶到了远处。
码头上一副戒备森严、井然有序的样子。
官兵们都戴上了棉帽子,跨刀执枪,从河岸边沿石阶到码头顶端分成两列,笔直的站在雪花中。
而码头上的那条大路上,此刻正停着十多顶暖轿,除此之外还有上百辆户部的大车。
码头顶端站着好几个官员,他们都披着大红面料的斗篷大氅,每个人后面都有几个随从举着大油伞,罩在头顶。
徐璠、张居正、高拱这几人都来了,除此之外陈洪竟也在人群之中。
几人望着,那支浩浩荡荡的船队逐渐靠近码头,心中皆是火热无比。
……
很快大船靠岸,浙江臬司衙门的那些官兵,都换回了军服,一队人先跑上了码头。
紧接着王远便带着李百户等人出现了,身后则跟着大批已经换上锦衣卫服饰、摆起仪仗的钦差队伍。
“师父、张师叔、高太常!还有陈公公!”王远率先向着迎接他的这些官员,行了个礼。
徐璠立刻上前两步扶住了王远,满眼笑意的开口:“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啊,灵儿可还在家中等你呢!”
“让师父、师祖担心了!这些日子徒儿不在家,灵儿也多亏师父的照看。”王远又是拱了拱手。
不等其他人说什么,陈洪就跳了出来,用太监那公鸭般的嗓音叫道:
“王钦差,你此次前往浙江可是立了大功,陛下也是多有称赞,真可谓是年少有为啊。
这不!陛下一听说王钦差今日到,便派咱家一早便赶来码头这等着,就是为了第一时间见见王钦差呀!
这边,咱家已经给王钦差准备好了暖轿,不如现在就出发?”
虽然陈洪这是问话,但王远也不会认为,他有拒绝的余地。于是立马点头应了下来:
“下关刚到京师,自然是要先去皇宫向陛下述职,多谢陈公公的安排了!”
说完之后,王远又看着自家师父,略有些无奈的说道:
“师父,徒儿先行入宫面圣,其余事情待徒儿回来后,再行交代。”
徐璠点了点头,也知道事情的严重性,拍了拍王远的肩膀说道:
“嗯,去吧,正好你师祖也许久未见你了,今晚来师父家中,为你接风洗尘!”
王远点了点头,又向着张居正两人拱了拱手,道了句抱歉。随后就跟着陈洪,坐着轿子离开了。
张居正两人倒是也没有什么想法,毕竟两人过来,主要也就是表明立场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