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王熙载(2 / 2)
一个锦衣卫掀开了轿帘,严世蕃却坐在里面一动不动。
忽然,严世蕃一抬头便看见,高大的门墙外站满了锦衣卫和东厂的人,一只只火把将他的府邸照的透亮!
“到家了!严大人,下轿吧。”朱七在轿外喊着。
严世蕃依然坐在轿辇里,一动不动的说道:
“把圣旨给我看看!”
朱七摊了摊手,做出一副无辜的模样:
“圣旨不归我们宣读,严大人你也知道,我们只管拿人的!”
听到这一句话,严世蕃的脾气彻底压不住了,突然怒吼道:
“没有圣旨…没有圣旨你们凭什么敢围了我的家,还敢拿我!”
周围的锦衣卫眼中都喷着火,从四面围过来了。
“干什么!你们敢动我一下!”严世蕃依然咆哮。
朱七举了一下手,那些锦衣卫都停住了脚步,在眼中依旧是愤怒不减。
朱七伸手抓住轿帘一扯,扔在地上,然后一跃,跳进了轿杆中,和严世藩对视着:
“严世蕃,有个人你还记不记得?”
严世蕃养尊处优了许久,这还是头一次被人面对面的质问,尤其是朱七身上满是煞气,不由自主的问道:
“谁?”
“咱们锦衣卫的经历官沈炼沈大人!”
严世蕃瞬间就想到了什么,脸白的吓人:
“你…你们想公报私仇!”
“没错。”朱七的脸冷得像石头,说话也是冰寒无比:
“沈大人当年就是我朱七的上司。也是今天来这里,所有兄弟们的上司。
沈大人上疏,参你们父子俩,死得那样惨,你当我们都忘了!
之前有陛下护着你们,我们也只能忍下来,现在…呵呵,有你好受的了!”
严世蕃此时依旧面带不屑,闭上了眼睛:“那好,你有种就来杀了我,替他报仇啊!”
“狗日的,你们狗奸党杀了那么多忠臣,现在杀了你,太痛快了吧。出来!”
随着一声吼,朱七向着轿撵的两遍猛拍了起来。
随着砰砰两声,两边的木板横飞了出去,连带着车顶也一块飞了出去。
只剩下轿座依然在原地!严世蕃孤零零地坐在,已没有轿顶、也没有轿壁的轿座上。
朱七拍了拍手上的灰,咬牙切齿的说道:
“哼!狗日的!对付你老子有的是手!提溜进去!”
两个锦衣卫扑了过来,一边一个,拧住严世蕃的双臂提了起来。
直接就拖着,走进了府门!
………
随着家丁们的布置,总算在天亮前布置好了香案,王远也就换了身官服。
吕芳看见王远的忙碌十分满意,这可代表着重视的意思。
在正堂,王远带着全家做好准备,吕芳这才拿出圣旨宣讲起来。
这封圣旨并不是给王远的赏赐,反而像是惯例一样,官员到了五品之后,就会开始给家眷册封诰命。
而这份圣旨,主要就是给王远的妻子封了【宜人】的诰命,至于母亲和祖母则是疯了【太宜人】的诰命。
虽然两者都是五品诰命,但一个【太】字的意义有所不同。
《明史·职官志》明确记载:“五品曰宜人”,且“因其子孙封者,加太字”。
王远又是一番谢恩,这才接过圣旨。
吕芳这时又说道:
“王学士可还记得,前番立了功之后,说想要个什么赏赐?”
这个王远自然记得,面带一副受宠若惊的模样:
“难不成陛下给我儿赐名了?”
“不错,若是男孩那便叫王熙栽,若是女孩那便叫王熙昭!”
吕芳肯定的点了点头,从怀中拿出了一张白纸,上面用金色的字迹写着两个名字。
这种赐名带着强烈的政治寓意,王远试探性的夸奖道:
“《尚书》有言:‘允厘百工,庶绩咸熙’。
《诗经·大雅》有言:‘于昭于天,皇以间之’。
陛下所赐御名,字形如圭璋之秀,暗藏‘熙政泽民’之玄机,真乃尧舜再世,泽被苍生!
臣代臣那还未出生的儿女,谢过陛下隆恩。臣敢不鞠躬尽瘁矣!”
吕芳略带惊讶的看了王远一眼,随后点了点头说道:
“不错,王学士解的不错,往后还请王学士,莫要辜负陛下的期望!”
猜对了!
陛下果然是这个意思。
这两个名字都带着改革之意,如今这个时候,嘉靖赐下这个名字,什么意思就很明显了。
而吕芳后面的话,也证实了王远的猜测。
“还望吕公公转告陛下,微臣绝不负陛下期望!”
而就在这时,后院方向跑来了灵儿的贴身侍女红枣:
“老爷,夫人生了个少爷,母子平安!”
“好!府内人人有赏,子仁吩咐下去,每人赏赐三个月的月钱!”
王远听后笑了起来,立马就开始吩咐,刚准备去后院看灵儿,但又顾忌还在府内的吕芳。
想了想,王远立马冲着自家祖父说道:
“阿爷,你前段时间不是还在念叨着,让我准备家中的字辈吗?如今陛下为我儿赐名,王熙载。
那孙子也就顺着写下二十个字辈。下一代之后,我王家便沿用此字辈。您意下如何?”
祖父也是不少,立刻就从惊喜中反应了过来,随后也意识到王远这是要借着字辈的事情,回应皇上的这次赐名。
想通了之后,祖父也是点点头:
“你是家中族长,也是家里学问最高的,那自然是要由你来定的!”
王远点了点头,来到了桌边,稍作思量便一挥而就:
【熙德启新运,维新佐尧天。鼎革承鸿运,惇典焕坤乾。】
在王远写的时候,吕芳和祖父都围了过来。都想看看王远这字辈写的如何?
吕芳读了一遍之后,拍着掌笑道:
“呵呵,王学士写的好呐!咱家回去一定要禀告陛下。”
王远拱了拱手,脸上也满是不好意思的神色:
“那就多谢吕公公美言,下官这里有急事,今日便不留公公用早膳了,下次有空闲,定当赔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