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三眼神圣?三眼圣魔?(1 / 2)
自天道元年后,天人的威名就传遍了四海八荒、九州各地。
再加上从大夏那里流传出来的称呼,大部分先天神圣和神明都默认将其称之为“道祖”。
因为对方重定境界、开辟道途,指明了修行者该如何修行,以及未来修行的方向在哪里。
然而在普通生灵眼中,他们对于道祖最直观的认知,却是其以先天八卦重塑天地秩序,以无上伟力平定四方灾祸。
至此以后,无常的天象开始变得有迹可循,暴虐的神明也开始收敛心性。
一切仿佛又回到了武乙射天之前,甚至变得比那之前更好了。
毕竟道祖可是立场鲜明的反对活祭的。
那些新生的神明又怎么可能对此视若无睹呢?
在这种情况下,百地群山或主动、或被动的,都成为了一众生灵向往的人间天国。
诞生于北冥,却差点因为武乙射天而灭族的蝶人,便是这万千生灵之一。
就和许多混血而生的人族一样。
蝶人的初祖同样是人与神的混血,是十分少见的先天神圣。
继承了初祖的血统,蝶人一族的孕育和成长方式也与一般的生物不同。
新生的蝶人只是一群巴掌大小的幼虫,本身也并无智慧可言,就和真正的野兽没什么区别。
这个时候,蝶人的父母会动用一种特殊的仪式,让这些幼虫结茧化蛹。
只有熬过了这个过程,幼虫才算真正的蝶人,会被父母当成孩子养育长大。
在“六道轮回体系”建立之前,幼虫蜕变成为蝶人的几率连十分之一都不到,剩下的大多都只会沦为新生儿的食物。
这种弱肉强食的养育方式听上去固然很残酷。
但却保证了每一位蝶人都是同批次中的最强者。
可是在“六道轮回体系”出现之后,情况就变得不一样了。
首先第一点,蝶人的幼虫虽然孱弱。
但终究不是寻常的野兽,是符合那些孱弱灵性的投胎流程的。
这直接导致新生的幼虫们或许不强壮,却能够凭借着自己的智慧主动结茧化蛹,进而蜕变成为蝶人。
其次,李伯阳倡导的理念和一次次的天灾,改变了蝶人原本的生活习俗。
在此之前,蝶人的父母对于孩子其实并没有什么太深的感情。
他们是处于一种比部落社会还要更加原始的半野兽状态,是字面意义上的“野蛮部族”。
可是随着智慧的提升,成员数量的减少。
蝶人开始主动向刚刚蜕变成功的幼儿投喂食物,而非任由他们去吃那些蛹化失败的幼虫。
待到幸存的蝶人们迁居到百里群山后。
这种自发性的本能行为很快演化成为了集体性的社会行为。
来自于山民们的帮助和引导,还有充沛的食物获取途径……
这些都是蝶人从野蛮走向文明的必要条件,亦是他们能够在百地群山彻底扎根下来的重要原因。
事实上,如今的蝶人早已不只是扎根百地群山那么简单了。
凭借着自身特殊的繁衍优势,蝶人已然成为了百地群山中仅次于山民们的庞大群体。
每当百地群山的生灵仰望天空之时,都能够看到那些在空中好飞翔的蝶人。
这些蝶人身高不过三尺,小巧玲珑的宛如精灵,但却格外机敏。
纵使是凶猛的飞禽,也鲜少能够捕捉到他们。
除此之外,生灵们偶尔还能够看到那些已经成年的三眼孩童,也乘着滑翔翼在田间地头滑行。
这些三眼山民普遍身材魁梧,并且掌握着呼风唤雨的能力。
于是为了将这些三眼山民与普通的山民群体进行区分。
在山民以外的种群和个体中,又形象地将其称之为“三眼神圣”或“三眼圣魔”。
“神圣”是对他们身份的精准描述。
“圣魔”则是体现在了他们的行事风格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