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章 琐事(1 / 2)
赵国强将手中那份刚刚出炉的协议郑重地递向李三,语气里带着几分感慨与笃定
:“这真是不是自己的东西,一点也不知道心疼。你瞧这罗刹新军,倒真养着些聪明人,拿旁人的土地换自己的安稳,打得一手好算盘。
不过话说回来,有了这份协议,咱们日后行事也算有了名正言顺的借口。李大哥,这份文件你可得贴身收好,锁进最稳妥的保险柜里,这可是咱们将来能名正言顺拿下罗纳河以东土地的关键凭证,半点闪失都不能有。”
李三双手接过协议,小心翼翼地对折两次,塞进内衫贴胸的口袋里,又按了按确认稳妥,才抬眼看向赵国强,眉头却微微皱着,显然心里还揣着别的疑问。他斟酌了片刻,还是把琢磨了好几天的想法说了出来:
“最高统帅阁下,您放心,这协议我就是拼了命也会保管好,绝不可能出任何差错。只是……我这几天总在想,既然罗刹人如今自顾不暇,咱们是不是该趁这个机会,多派些人去接收周边的土地?毕竟眼下局势混乱,能多占一分地盘,将来咱们的根基就更稳一分。”
赵国强闻言,端起桌上的搪瓷缸喝了口温热的茶水,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眼底闪过一丝老谋深算的光,搪瓷缸是扎兰屯最新出产工业附属品。
“这个嘛,倒不急着动手。”
他放下茶缸,指尖轻轻敲着桌面,缓缓说道,
“我已经收到小伟发来的加急情报了,说扶桑人最近动作不小,很可能要对罗刹人动武。你猜怎么着?他们已经在韩朝帝国北部边境集结了差不多近百万的军队,这可不是个小数目,看这架势是铁了心要跟罗刹人好好打一场了。”
说到这儿,赵国强顿了顿,眼神变得愈发锐利
:“这一战,我敢断定,最后肯定是扶桑人能取得胜利。你想想,罗刹帝国前阵子刚跟扶桑国打了一场恶仗,虽然扶桑国的底蕴算不上多深厚,国内也不是铁板一块,但跟现在的罗刹国比起来,扶桑国至少政局相对稳定,百姓也还能安心生产,这就是最关键的战争基础啊。
罗刹人现在是内忧外患,军队疲惫,物资匮乏,根本经不起再一场大规模的战争。
咱们现在急着出手,反而容易引火烧身,不如等他们两败俱伤,咱们再坐收渔翁之利,到时候无论是接收土地还是谈判条件,都能占尽便宜,何乐而不为?”
李三听着赵国强的分析,眉头渐渐舒展开来,心里的疑惑也烟消云散,忍不住点头附和
:“还是统帅您考虑得周全,我之前只想着趁乱占地,却没考虑到背后的风险,确实是我太心急了。”
赵国强摆了摆手,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急切起来:
“眼下虽然不用急着去收土地,但有件事必须抓紧——天气逐渐转暖了,铁路工程可得加快速度,一天都耽误不得。
特别是通往乌兰巴托的铁路和通往西部的铁路,这两条线是重中之重,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建成通车。你负责的后勤保障工作,一定要做到万无一失,物资、人力、工具,缺什么都得提前调配好,绝不能拖了工程的后腿。”
他站起身,走到墙上挂着的那张简陋的地图前,手指沿着地图上用红笔标注的两条铁路线划过:
“另外,你现在就传我命令,让扎兰屯工业园全面停工其他项目,所有人力物力都集中到铁轨、枕木以及建造铁路所需的一切物资生产上。
不管是铆钉、螺丝,还是水泥、钢材,只要是筑路用得上的,都得开足马力生产,优先供应这两条铁路。”
李三见赵国强如此急切,也跟着严肃起来,连忙拿出纸笔准备记录。赵国强继续说道:
“我现在急着推进铁路工程,就是因为眼下正是向西部进军的大好时机。可你也知道,西部那边地形复杂,路途遥远,如果没有铁路支撑,单靠马车和人力运送物资,那简直是难如登天,别说打仗了,光是让士兵们吃饱穿暖都成问题。
现在天气逐渐转暖,马上就要进入1900年的3月份了,不管是南方还是北方,气温都在一天天回升,冻土开始融化,土地也变得松软,正是修建铁路的黄金时期,咱们必须抓住这个机会,把这两条命脉铁路尽快建起来。”
“统帅您放心,铁路的事我一直盯着呢。”
李三停下笔,抬头汇报道,
“我已经和0001工程兵部队的军长沟通过好几次了,他说扎兰屯工程兵已经在全力投入生产了,半点不敢松懈。头几天,帽山那边开采的铁矿也已经陆续运过去了。
说起这帽山铁矿,可比咱们以前用的那些铁矿强多了,不仅纯度高了不少,硬度更是超出了预期。0001工程兵军长特意给我回了信,说只要帽山的铁矿能源源不断地运过去,他们的生产速度还能再增加一倍,到时候铁轨、枕木,还有其他铁路上用的所有产品,都能保证供应,绝对不会耽误工程进度。”
赵国强听了,脸上露出满意的神色,拍了拍李三的肩膀:
“做得好,后勤这块你确实是行家,有你盯着我放心。
对了,猛谷地区的物资运送工作也不能停,该运送弹药的就抓紧运送弹药,该运送粮食的就及时运送粮食。我打算在乌兰巴托建立一个大型的物资储存点,多囤些武器弹药、粮食药品,还有过冬用的棉衣棉被。
你也知道,罗刹人那性子,向来是说翻脸就翻脸,那份协议在他们眼里根本不算什么,说不定哪天就撕毁了,以后咱们和罗刹国肯定有一场大仗要打,这是迟早的事,也是不可避免的。提前在猛谷囤好物资,就是为了防患于未然,真到了开战的时候,咱们才能有备无患。”
“是,我马上就安排人去落实乌兰巴托的储存点建设,物资运送也会加派人手,确保不会出任何问题。”
李三一边快速记录着赵国强的命令,一边沉声应道,没有丝毫犹豫。他知道赵国强的顾虑并非多余,罗刹人向来蛮横不讲理,与其等到战争爆发时手忙脚乱,不如提前做好万全准备。
等李三记录完,赵国强喝了口茶,又想起了另一件事,问道:
“对了,各部部长的人选,你这边选得怎么样了?之前让你拟定的名单,有眉目了吗?”
提到人选问题,李三放下手中的笔,神情变得认真起来,从随身的公文包里拿出一份写得密密麻麻的名单,递到赵国强面前:
“统帅,除了您之前已经决定让王彩儿担任警察部部长之外,我这几天也筛选了几个人选,您过目一下,最后请您定夺。
首先是财政部长,我考虑的是田立才,他原本是哈尔滨财政所的所长,在哈尔滨任职的这一年,把当地的财政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无论是税收征管还是物资调配,都做得滴水不漏,账目更是清清楚楚,从来没出过任何差错。我觉得他对财政工作熟悉,又有实际经验,担任财政部长再合适不过了。”
赵国强接过名单,低头看了看田立才的履历,又抬头看向李三:
“田立才这个人我有点印象,之前去哈尔斌考察的时候,他给我汇报过财政工作,确实思路清晰,做事踏实。
既然你觉得他合适,那财政部长就由田立才来担任吧。咱们用人就得用这种有能力、又靠谱的人,原班人马熟悉情况,上手也快,不用再花时间重新磨合。”
见赵国强没有反对,李三心里松了口气,继续说道:
“那税务部长的人选,我觉得李春发可以胜任。最主要的是我对李春发这个人比较了解,他为人正直清廉,在之前负责地方税务工作的时候,从来没有过任何贪腐行为,而且做事公正,不管是对富商还是对普通百姓,都一视同仁,税收政策执行得很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