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4章 机甲1型(1 / 2)
他们自己懒惰了,技术搞不出来,大科学院是会追责的。
相对于初号机的时候,搞4号机的时候,各配套项目组的任务实际上要轻松不少了。
再加上赵小侯时不时来帮忙的缘故,前后也就3个月时间,4号机的配套技术改进就基本上完成了。
之后就是按照修改之后的设计图,生产出实物,进行4号机的组装。
需要说明一点的就是,这次4号机的组装,赵小侯没有亲自动手,而是站在一旁进行指导,组装工作都是他特意挑选出来的那批年轻科研人员负责。
毕竟他不可能将所有事情都做完的,还是要不断培养一些接班人。
不然他如果搞了新的项目,这个单人武装项目就没法运转的话,也太搞笑了一些。
这批年轻科研人员实力还是有的。
他们修炼内功多年,双手灵活性还是很高的,在赵小侯的指点下,组装一台单人武装,只是最初有些生疏,但很快就熟练了起来。
十多个年轻科研人员一起动手,一周时间也就将4号机组装了起来。
操作员依然是上次那名科研人员,从自检到各种功能测试,再靠近一台盖亚意识激发器激发盖亚意识等等。
一切都很顺利。
而4号机的第一次测试的圆满成功,也就证实了赵小侯之前的技术思路。
仅仅只依靠菌丝能量体散溢出来的能量就足够让4号机正常运转,甚至于进行长时间的激烈战斗了。
当然,4号机现在的各种功能本来就不算多。
移动方面,赵小侯去掉了曲率引擎,常规引擎,在常规移动方面,4号机仅仅只是依靠人类能量体自身的移动。
2.5米的4号机对人类能量体自身的速度不会有太大影响。
而大多数人类能量体在宇宙空间里的最高速度也就只有每秒6万公里。
五分之一的光速。
这个速度只有3号机的一半。
但赵小侯感觉这是值得的,没必要为了常规速度提升1倍,就让4号机多出一个累赘来。
毕竟4号机主要是依靠空间折叠跨越器来移动的。
正常情况下,空间折叠跨越器每次启动,最少也要0.5秒的时间来充能。
但3号机的时候,在盖亚意识激发的状态下,空间折叠跨越器启动时是不需要充能时间的,启动即可空间跨越。
因而4号机也做到了这一点。
这并不奇怪,4号机体内的压缩空间里,填满了菌丝能量体,其总体积等于一个100公里边长的立方体。
3号机里的菌丝能量体也就只有20公里边长立方体。
在这样大体积的菌丝能量体支持下,即便没有反物质湮灭炉,也能够支撑4号机的全力运转。
在测试100多次之后,赵小侯将一些测试期间出现的BUG,4号机上暴露的一些性能问题进行了调整解决。
最终4号机正式定型,被赵小侯暂时命名为:机甲1型。
当然,其正式命名应该是交付给太空军之后,由太空军来正式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