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重案六组电视剧改编 > 第234章 折返丁家

第234章 折返丁家(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重案六组的队员们再次来到了丁家。丁家人见到他们,脸上露出了一丝惊讶。组长王队率先开口:“我们有些新的问题想再了解一下。”丁父勉强挤出一丝笑容,把众人让进了屋里。

队员们开始在屋里仔细查看,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王队则坐在客厅和丁父交谈。突然,队员小李在丁母的卧室里发出一声惊呼。大家立刻围了过去,只见小李从床底下拖出一个破旧的箱子。打开箱子,里面是一些旧照片和信件。信件的内容引起了队员们的注意,似乎暗示着丁家隐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的丁母突然冲过来,想要抢走信件。王队眼疾手快,一把拦住了她,严肃地说:“丁母,这些可能和案件有关,请配合我们调查。”丁母的眼神中闪过一丝慌乱,身体也开始微微颤抖。案件似乎有了新的转机。

夏末的都市,被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笼罩。雨水像是断了线的珠子,噼里啪啦地砸在警车的挡风玻璃上,雨刮器疯狂地左右摇摆,勉强在模糊的水幕中开辟出一小片清晰的视野。

季洁坐在副驾驶,眉头微蹙,看着窗外被雨水扭曲的霓虹灯光。开车的正是丁箭,他神情专注,紧握着方向盘,肌肉线条因为紧张而显得有些僵硬。车厢里除了雨声和引擎声,只有电台偶尔传来的调度指令,气氛沉闷。

“这鬼天气,”季洁叹了口气,“老郑也真是,这种天儿出现场。”

丁箭没回头,目光依旧锁定前方:“案子不挑天气,季姐。说是环卫工人在城东‘翠湖苑’小区外的排水渠里发现了个编织袋,打开一看,是尸块。”

“尸块?”季洁的眉头皱得更紧了。碎尸案,通常意味着仇杀或者极度扭曲的心理,无论是哪一种,都预示着这将是一场硬仗。

警车艰难地驶入翠湖苑小区外围的辅路,现场已经被先期到达的派出所民警用警戒线隔离起来。几个穿着雨衣的同事正在忙碌,强光手电的光柱在雨夜中交叉闪烁。空气中弥漫着雨水、泥土和一丝若有若无的、令人不安的腐败气味。

杨震撑着伞迎了上来,他的裤脚已经湿透,脸上挂着水珠,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汗水。“来了?情况不太妙,袋子里的东西……很碎,初步判断是女性,死亡时间超过48小时。除了头部,躯干和四肢都被分解了,手法……相当利落。”

黄涛和常宝乐也从另一辆车下来,立刻投入了现场勘查工作。宝乐拿着相机,对着发现尸袋的排水渠和周围环境不停拍照,黄涛则协助法医老白进行初步检视。

丁箭戴上手套,走到尸袋旁边。即使经历过不少恶性案件,看到袋子里那些被雨水浸泡得发白、边缘参差不齐的骨肉时,他的胃里还是一阵翻江倒海。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仔细观察。装尸体的是一个常见的蓝色尼龙编织袋,半旧不新,里面除了尸块,还有一些用来掩盖气味和血迹的石灰粉。

“抛尸地点选在这里,”丁箭站起身,环顾四周,“靠近小区,但又不在主干道上,晚上行人少,排水渠平时水流不大,如果不是这场大雨,可能还要几天才会被发现。凶手对这里很熟悉。”

季洁点头表示同意:“而且,碎尸、抛尸,目的是拖延发现时间,干扰我们确定第一现场和死者身份。老白,能看出用什么工具分的尸吗?”

法医老白蹲在地上,头也不抬:“从骨骼断面看,像是专业的砍刀或者力量足够大的电动工具,不是普通家用的菜刀斧头能轻易做到的。凶手力气不小,或者……懂得技巧。”

现场勘查持续了几个小时,收效甚微。大雨几乎冲刷掉了所有可能存在的足迹、轮胎印等痕迹。除了那个没有任何标识的编织袋和里面的石灰粉,没有找到直接指向凶手的物证。尸块被运回法医中心进行进一步检验,希望能从中提取到DNA或者更多关于凶手的线索。

回到六组办公室,已是凌晨。雨势稍歇,但压抑的气氛却更加浓重。大曾和郑一民也在办公室里等着,听完汇报,两人的脸色都不太好看。

“又是一起无头案?”郑一民揉了揉太阳穴。

“目前看,是的。”季洁疲惫地靠在办公桌上,“死者身份不明,抛尸现场痕迹被破坏,凶手心思缜密,反侦察意识强。突破口,恐怕还得等法医那边的详细报告,或者……等有人报案失踪。”

丁箭一直没怎么说话,他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盯着白板上刚刚写下的寥寥几条信息——“翠湖苑小区外排水渠”、“蓝色尼龙编织袋”、“女性尸块”、“利落分尸”、“石灰粉”。这些碎片化的信息在他脑海里旋转,组合,又散开。一种莫名的直觉,像细小的冰刺,扎在他的神经末梢。这个案子,让他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熟悉感,一种潜藏在记忆深处的阴影,但他抓不住那是什么。

第二天下午,法医中心的详细报告送到了六组。

死者为女性,年龄在25到30岁之间,身高大约165公分。死亡原因是机械性窒息,颈部有明显的勒痕。死后被分尸,分尸工具推断为大型砍刀或工业用切割机。死亡时间确认为发现尸体前的72小时左右,也就是大约三天前。

一个关键的发现是,在死者的指甲缝里,提取到了极其微量的皮屑组织和一丝不同于死者自身的衣物纤维,经检测属于一种较为少见的混纺面料,常用于定制西装。这很可能是在搏斗过程中,死者抓挠凶手留下的。

“定制西装……”季洁沉吟道,“这范围可就小了。能穿得起定制西装的人,经济条件不会太差。”

同时,人口失踪系统的比对也有了结果。近期上报的一起失踪案,与死者特征高度吻合。失踪者名叫林薇,28岁,是一家高级画廊的经理,四天前下班后与家人失去联系。家属提供的照片上,林薇笑容温婉,气质出众。

季洁和丁箭立刻前往林薇家了解情况。

林薇的家位于一个中高档公寓楼,布置得典雅精致,显示出主人良好的品味和经济状况。接待他们的是林薇的丈夫,赵明启,一个穿着得体、但此刻面容憔悴、眼带血丝的中年男人。

“薇薇她……真的出事了?”赵明启的声音沙哑,带着一丝不敢置信的颤抖。

季洁尽量用温和的语气确认了这个不幸的消息,并开始询问林薇失踪前的情况。

赵明启表示,林薇失踪当天一切如常,早上出门上班,晚上说要和客户谈事情,会晚点回家。但直到深夜也未归,电话先是无人接听,后来就关机了。他联系了画廊和林薇的所有朋友,都没有消息,这才报了警。

“她有没有得罪什么人?或者最近有没有什么异常?”丁箭问道。

赵明启茫然地摇头:“薇薇性格很好,工作上虽然会接触形形色色的人,但从来没听说和谁结怨。最近……她好像是有点心事,但问她又说没事,可能是工作压力大吧。”

在询问过程中,丁箭注意到客厅的博古架上,摆放着几张林薇与不同人的合影。其中一张,是林薇和一个年轻男子的照片,两人举止看起来颇为亲密,不像普通朋友。丁箭不动声色地记下了那个男人的样貌。

离开林薇家,在电梯里,季洁看向丁箭:“你觉得那个赵明启怎么样?”

“悲伤看起来是真的,”丁箭沉吟道,“但他提到林薇有心事时的闪烁其词,有点可疑。而且,你注意到没有,他穿的就是一件质地不错的西装,虽然不一定是定制,但……”

“怀疑他?”季洁挑眉。

“现在下结论还太早。不过,照片上那个男人,得查一查。”

回到局里,通过调查林薇的社会关系,照片上的男人很快被确认。他叫徐伟,35岁,是一名小有成就的建筑设计师,也是林薇画廊的常客和……秘密情人。这一点,是从林薇一位关系密切的闺蜜那里证实来的。

“林薇和赵明启的婚姻早就名存实亡,只是因为财产和面子问题没有离婚。她和徐伟在一起快一年了。”闺蜜这样说道。

徐伟成为了重点调查对象。他被传唤到六组办公室,表现得紧张而又刻意保持镇定。他承认了与林薇的情人关系,但坚决否认与她的死有关。

“我那天晚上确实和她在一起,但我们只是吃了顿饭,九点多就分开了!之后我就回家了,我老婆可以作证!”徐伟的语气带着激动。

“吃饭?在哪儿?谁能证明你们九点多分开?”丁箭的问题步步紧逼。

徐伟报了一个餐厅名字,但关于分开后的行踪,他的说辞开始出现漏洞。他说自己直接回家了,但小区监控显示,他的车在当晚十点半左右才进入小区地库。这中间近一个小时的时间,他无法给出合理解释,只含糊地说去河边兜了兜风。

而且,技术队在对徐伟的车和住所进行秘密搜查时,虽然没有发现血迹等直接证据,但在他的衣柜里,找到了几件定制西装。经过比对,其中一件灰色格纹西装的纤维成分,与死者指甲里提取到的纤维高度吻合!

线索似乎一下子指向了徐伟。他有动机(感情纠葛?),有时间上的空白,还有关键的物证关联。

组里的大部分人都倾向于徐伟就是凶手。大曾开始布置审讯策略,准备攻坚。

只有丁箭,盯着白板上徐伟的照片和林薇的社会关系图,眉头紧锁。太顺了,顺得有些不对劲。徐伟如果真是凶手,他会把沾有自己衣服纤维的尸体抛在离自己活动区域不算太远的地方?还会把可能成为证物的西装堂而皇之地挂在衣柜里?更重要的是,分尸需要的场地、工具,以及处理现场的心理素质,徐伟这样一个看起来文质彬彬的设计师,能做到吗?

那种熟悉的、不安的直觉再次涌上心头。这次,它似乎与记忆中的某个地点,某种氛围关联了起来。

夜深了,六组的办公室里依然灯火通明。针对徐伟的审讯正在进行,但进展不大,徐伟坚持自己是冤枉的,对纤维的解释是他前几天和林薇见面时,林薇不小心勾到了他的袖子,可能那时留下的。

丁箭没有参与审讯,他一个人站在办公室的窗前,看着楼下车来车往。雨后的城市,空气清新,却无法驱散他心头的迷雾。

那个抛尸地点——“翠湖苑”……这个名字,还有发现尸块的那个排水渠的具体位置……

忽然,像是一道闪电划过脑海!

他想起来了!很多年前,他还是个刚入行不久的小刑警,跟着师傅处理过一起案子。那起案子涉及的一个人,就住在翠湖苑!而且,那个人……那个人给他的感觉,阴郁、偏执,有着一种隐藏在平庸外表下的、令人不寒而栗的冷静。当时因为证据不足,最终没能将其绳之以法,这件事成了丁箭心里的一根刺。

那个人的家……丁箭努力回忆着。对!就在发现尸块那个排水渠斜对面那栋楼的……一楼!那个带个小院的一楼!从那个院子,甚至可以清晰地看到排水渠的情况!

这个发现让丁箭的心脏猛地一跳。是巧合吗?还是……

他立刻回到办公桌前,打开内部系统,开始搜索当年的记录。由于年代久远,记录并不完整,只找到了那个人的基本信息:丁力,男,42岁,无固定职业,曾因故意伤害和非法拘禁嫌疑被调查,后因证据不足释放。住址:翠湖苑3号楼1单元101室。

也姓丁。丁箭对这个本家并没有什么好感,反而因为这种巧合更添了几分警惕。

他调出了丁力的近期档案,发现对方并无新的犯罪记录,看起来安分守己。但丁箭注意到,丁力名下注册有一个小型的金属加工作坊,地点在城郊结合部。金属加工……这完全具备分尸所需的工具和场地!

更重要的是,丁箭回忆起当年调查丁力时,在他的家里闻到过一股淡淡的、类似石灰的味道。当时丁力的解释是家里潮湿,用来防潮的。而现在,装尸块的袋子里,也发现了石灰粉!

太多的巧合叠加在一起,就不再是巧合。

丁箭感到一股寒意从脊椎升起。如果凶手真的是丁力,那么徐伟很可能只是一个被精心设计的替罪羊。那些纤维,也许是丁力通过某种途径获取,然后故意留在死者指甲里的。他甚至可能跟踪过林薇和徐伟,了解他们的关系。

丁箭拿起外套,快步走向郑一民的办公室。他需要把自己的发现和推测汇报上去。尽管这很大程度上基于他个人的直觉和多年前的记忆,但这可能是打破目前僵局的唯一希望。

“老郑,”丁箭推门进去,语气急促,“我觉得我们可能抓错人了。徐伟也许不是真凶。”

郑一民从文件里抬起头,有些惊讶:“哦?怎么说?审讯还没结束,但物证对他很不利。”

丁箭将自己的发现和盘托出:丁力这个人,他的前科,他的住所与抛尸地的关系,他的金属加工坊,以及石灰粉的关联。

郑一民听完,沉思了片刻:“丁箭,我理解你的想法。但是,这些大部分都是间接关联和你的个人推测。我们现在的重点是徐伟,他有直接物证。除非你能找到更确凿的证据指向这个丁力。”

“我需要再去一趟丁力家,现在!”丁箭态度坚决,“就以排查周边住户的名义。我必须要亲眼确认一下。老郑,相信我,这种感觉很强烈!”

看着丁箭眼中不容置疑的光芒,郑一民知道这个手下一旦认准了某事,九头牛都拉不回来。他了解丁箭,这不是一个会平白无故胡乱猜测的人。

“……好吧,”郑一民最终点了点头,“带上季洁,还有黄涛,注意安全,不要打草惊蛇。没有确凿证据,绝对不能贸然行动。”

“明白!”

季洁和黄涛对于丁箭突然提出的要“折返丁家”调查一个看似无关的人员感到有些意外,但出于对战友的信任,他们没有多问,立刻准备出发。

再次来到翠湖苑,夜色已深。小区里比前两天安静了许多,只有零星几个窗口还亮着灯。3号楼1单元101室,那个带小院的一楼,窗户漆黑,似乎主人已经入睡。

三人没有惊动物业,悄无声息地靠近了丁力的家。院子没有高墙,只有低矮的栅栏,里面的情形依稀可见。院子里堆放了一些杂物,看起来和普通人家无异。

丁箭的目光锐利地扫过每一个角落。忽然,他的视线定格在院子角落的一个露天水龙头被仔细冲洗过,与旁边略显青苔的地面形成对比。

他示意季洁和黄涛注意那个地方。

就在这时,101室的灯,突然亮了!

昏黄的灯光透过窗帘缝隙渗出来,像一只突然睁开的、警惕的眼睛。

三人心头一紧,立刻隐蔽到暗处。

门内传来轻微的响动,接着,房门被打开了一条缝。一个男人的身影出现在门口,并没有立刻出来,而是站在门缝的阴影里,似乎在观察外面的情况。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