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港片:制霸港岛,从自立门户开始 > 第475章 传承,已经退入到了本能层面

第475章 传承,已经退入到了本能层面(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丙三调”的变奏!

那熟悉的节奏,那疯狂的敲击,简直和静音亭铜锅共振的频谱图一模一样!

“这特么也太赛博朋克了吧!”她忍不住爆了句粗口,但这并不妨碍她像个疯子一样,在暴雨中四处收音。

她跑到阳台上,将录音笔怼到遮阳棚下,贪婪地记录着每一个雨滴敲击的瞬间。

她又跑到楼下,把录音笔伸进下水道口,捕捉着雨水流淌的声音。

回到出租屋,林小满迫不及待地将录音笔连接到电脑上,开始进行频谱分析。

当那两条波形图完美重合的那一刻,她知道,自己赌对了!

“环境生自组织”,这看似玄学的理论,竟然真的存在!

这已经不仅仅是声音的传播,而是文化记忆的复苏,是集体潜意识的觉醒!

林小满激动得浑身发抖,她迫不及待地想要找出这背后的秘密。

她开始研究省城的排水系统图,一张张老旧的图纸在她眼前展开,像是一幅幅尘封的历史画卷。

突然,她的目光停留在了一张泛黄的图纸上。

那是上世纪县广播站的地下电缆铺设图。

图纸显示,当年的电缆,竟然与排水管道并行铺设!

一个大胆的猜想在她脑海中浮现——

当年老吴在维修线路时,会不会曾经用排水管道来测试音频信号?

也就是说,整个县城的排水系统,都被老吴“种”下了生音的种子!

那现在的雨声,是不是就是被“种”过的回音?

与此同时,远在民乐县的静音亭旁。

雨后的村庄,空气格外清新。

几个孩童在水坑里嬉戏打闹,溅起的水花,在阳光下闪耀着七彩的光芒。

老吴站在一旁,默默地看着孩子们。

突然,他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孩子们踩水坑的节奏,竟然不约而同地趋同于“乙二·新生代”的节拍!

他蹲下身子,拿起一根烧火棍,在泥地上画出“节奏标尺”的雏形。

“你们踩着踩着,脚心是不是有点麻?”他没有教孩子们什么,只是轻声问道。

“是!”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道。

老吴笑了,他将烧火棍插进泥土里,意味深长地说道:“那你们自己会调。”

当天晚上,泥地被风吹干,出现一道道裂纹。

那些裂纹的走向,竟然与当年老吴铺设铜线的路径惊人相似!

省城,非遗评审委员会。

周晓芸正襟危坐,面前堆满了“民间自发音频传播案例”。

这些案例,都是一些看似毫无关联的声音,比如磨刀声、鸟叫声、甚至是邻里之间的吵架声。

她的任务,就是从中筛选出有价值的非遗线索。

突然,一个案例引起了她的注意。

那是某修鞋匠用锤子敲打鞋钉的声音,节奏恒定,呈现出一种奇特的“三短一长”的模式。

专家们一致认为,这是有人在故意模仿炒作,应该直接pass掉。

但周晓芸却觉得有些不对劲。

她调出该匠人过去三十年的修鞋记录,发现他的敲击频率,自1998年起就从未改变过!

1998年,那一年,民乐县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洪水。

那一年,老吴的同事曾在抗洪广播中,用“三短一长”的节奏传递暗码。

难道说,这位修鞋匠,曾经在广播中听过这些暗码?

难道说,他敲打鞋钉的节奏,并不是模仿,而是身体的记忆?

周晓芸最终在报告中写下:“重复不是模仿,是身体记得。”

她悄悄地将这段录音存入“非标声景保护库”,为这场隐形的抵抗,默默地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民乐县,静音亭。

林小满再次回到了这里。

这一次,她没有带任何设备,只是静静地观察着周围的一切。

她发现,静音亭周围的村民,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刻意地轮值扫地。

但每天清晨,总会有一个不知是谁家的扫帚,划过石板,发出“唰唰”的声音。

那声音的节奏,竟然自然而然地契合着铜锅的共振频率!

她蹲守了三天,终于拍到了一个老妇人。

老妇人一边扫地,一边哼着小调。

她的调子有些走样,听起来并不完整。

但每当她的拐杖点地时,那调子就会自动校准,与铜锅的频率完美同步。

林小满走上前,好奇地问道:“大娘,您这是唱的什么调啊?”

老妇人摇了摇头,一脸茫然地说道:“不晓得啥调,就是这么扫舒服。”

林小满明白了。

传承,已经退入到了本能层面。

那些曾经被广播、被铜锅、被老吴“种”下的声音,已经深深地烙印在了村民们的身体里,成为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他们或许不知道这些声音的来历,但他们的身体,却记得一切。

夜幕降临。

老吴独自一人,缓缓地走向静音亭。

天空中,乌云密布,雷声滚滚。

一场暴风雨,即将再次降临。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