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8章 荣归故里(2 / 2)
以前生活穷,哪怕是一根葱,大家也会计较,但是真出了事情,大家多多少少也会帮帮忙。
现如今,自己一家人的生活都不错,赚了不少的财富,对于以前的一些磕磕碰碰,早已经就不计较了。
他们想要回到这边来定居养老,就必须跟所有的乡里乡亲打好关系,在这一些礼物送出去之后,以前所有的一切都翻篇。
他们回到这里定居养老,为的不就是想要跟自己年轻时候,认识的乡里乡亲们,说说话,串串门,吃吃饭,喝喝酒。
这一次他们的大手一挥,给每家每户送上不少的礼物,同样也代表着他们荣归故里。
无论是自尊心或者虚荣心作祟,只要他们感到高兴,李安就不会有任何的意见,别说送些礼物了,就是每人送套房子,他也送得起。
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李安在整个大兴安岭地区,都建造了工厂,加格达奇区,呼玛县,塔河县,漠河县,松岭区,新林区,呼中区,这七个地方的工厂全部建造完毕。
大兴安岭的村民和林场职工,在政府的宣传之下,基本上都跟李安的工厂签订了协议。
由政府分配给每家每户一片地方,派出专业的人士,指导这一些村民和林场职工进行种植和养殖。
种植和养殖所需的所有资金,都由李安的工厂来出,等到种植和养殖出来的东西,李安都会按照市场价,全部收回来。
收回来的东西,会扣掉一半的钱,作为还给他们工厂的投资,剩下的一半,会给村民和林场职工生活。
什么时候把钱还完,并没有任何的期限,唯一的要求,那就是种植和养殖出来的东西,必须由李安的工厂进行收购。
等到把钱全部还完之后,他们如果有门路,可以将种植和养殖出来的东西,卖出比李安更高的价格,那个时候就没有了任何限制。
只不过李安这一次的投资,并不是为了盈利而来,所以他在收购这些东西的时候,价格也是抬的非常高。
乌坤在上海和京城那边,花了不少的钱,为大兴安岭的这一些特产,打造了不少高端门店,两年时间,留下了不少的固定客户。
塔河县的木刻楞,也早都已经建造完毕,但是除了李安之外,其他人都不经常在这边居住,大多数时间,都留在李家屯和鄂温克族的定居点。
这七个地方的工厂,里面所招聘的工人,全部都是本地人,为了留住这一些人,不让他们出外打工,李安所开出的工资,跟南方那边的工资差不多。
在大兴安岭这两年多的时间,孩子们也都逐渐能够担起一些责任,外面的所有生意,都不用李安再去操心和过问,孩子们也都会安排得妥妥当当。
一旦有时间,就会坐着火车或者飞机,来到大兴安岭看望他们,有可能是因为一大家子人,很少分开的原因。
孩子们每一次回来,李安自己以及其他人,都能感觉到无比的开心和期待,孩子们虽然都没有太大的成就,但是光那一份依恋,就让所有长辈们高兴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