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7章 龙潜于渊,定策经年(2 / 2)
推行更先进的耕作技术,引进耐寒作物,但凡开垦荒地者,减免赋税;兴修陂塘渠堰者,给予嘉奖。”
我略微停顿,眼中闪过一丝精光。
“同时,命孙尚香,以其‘锦帆卫’中擅长交际、熟悉商路者为骨干,组建官方商队,
给予他们一定的自主权和平价物资。
让他们北上羌氐,换取战马皮毛;
东去荆州暗通款曲,购入我们急需的盐铁布帛;
甚至……可以小心地、秘密地与曹魏控制区的边境豪强进行有限度的贸易。
但务必严厉打击境内一切匪患,确保商路畅通无阻,厘定合理税赋,吸引四方行商!”
我的语气斩钉截铁:
“我要人口!要粮食!要税收!要军械!要战马!
这才是我们未来真正能够图谋天下的根本!
这一步,关乎国本,一步都慢不得,一步也错不得!”
这是我们的根。
没有雄厚的内力支撑,再精妙的奇谋诡计,再强悍的军队,也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我需要时间,足够的时间,把汉中、武都这片土地的潜力,彻底地、毫无保留地压榨出来,
转化为支撑我们走下去的实实在在的力量。
最后,我的第三根手指,缓缓地、带着一种审慎而缜密的意味,指向了地图南方的核心——成都。
“其三,缓称王!”
我的语气变得意味深长,这是立足于“时”与“势”的智慧,
“我们现在最需要的,不是‘汉中王’、‘西凉公’这些惹人眼红、招致祸端的虚名,而是比黄金更宝贵的——时间!”
我的手指在汉中与成都之间轻轻划动。
“只要我们不主动称王称霸,在名义上,就依然是汉室宗亲、左将军刘备的盟友,是共同‘匡扶汉室’的一份子。
这个身份,或许虚伪,但却是一道暂时的护身符。
它能让曹操在战略上,将我们视为次要目标,至少不是必须立刻除之而后快的首要祸患。
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安抚南面的刘备,让他暂时找不到撕破脸皮、公然北上的完美借口。”
我转过头,目光灼灼地看向徐庶,下达了今天最为关键、也最考验外交智慧的一道命令。
“元直,此事非你不可。我需要你,以我全权特使的身份,亲自去一趟成都。”
徐庶的身体再次一震,眼神变得无比凝重。他深知此行的重要性与艰巨性。
“去见一见刘备,表达我部的恭顺与盟友之情。也去见一见……”
我的声音刻意顿了顿,说出了那个让他心头猛地一跳、曾与之齐名却又道路迥异的的名字,
“……孔明。”
我清晰地看到徐庶的眼角微微抽动了一下。
昔日挚友,如今各为其主,此番相见,滋味何其复杂。
“告诉他们,我陆昭,心向汉室,愿永为大汉西北之藩篱,永为皇叔麾下之盟友,共御国贼曹操。
我们可以接受他‘左将军’名义上的节制,甚至在必要时,可以提供一定的物资或有限的军事策应。”
我的语气变得极其严肃,带着不容置疑的底线。
“无论你用什么方法,许以何种利益,做出哪些看似让步的承诺,甚至……
可以私下暗示,我们愿意在将来某个时候,在名义上接受更高的册封。
你需要达成的核心目标是:
一个绝对稳定的南方!
至少,在未来三年,不,最好是五年之内,我不想在汉中南部边境,
看到任何一支不属于我们的、带有敌意的兵马出现!
我们需要这段宝贵的、不受打扰的时间!”
徐庶是何等聪慧之人,他瞬间完全明白了我的全部战略意图。
他的胸膛剧烈起伏,脸上因为激动而泛起红光。
“深挖洞”,是确保生存的底线,是硬实力的展示;
“广积粮”,是壮大内力的核心,是长久发展的根基;
而“缓称王”,则是极高明的外交韬略,是为生存和发展,争取到最宝贵的外部环境和战略时间!
这三者,互为表里,层层递进,攻守兼备,内外兼修,构成了一个完美而稳健的长期战略闭环!
这不再是流寇式的挣扎,而是真正的王霸之基!
“主公!”
徐庶激动地向我深深一揖到底,声音因为振奋而微微颤抖,之前眼中的无力与迷茫已被熊熊燃烧的斗志所取代,
“此策……此策高瞻远瞩,洞若观火!
不仅是自保求存之策,更是潜龙在渊、蓄势待发的图强之策啊!
以战略防守换取发展时间,以宝贵时间壮大自身内力,再以雄厚的内力支撑未来的图谋!
稳扎稳打,步步为营!高!实在是高!”
他抬起头,眼神锐利如鹰,充满了决然:
“元直,领命!
此去成都,纵使说破嘴皮,踏破门槛,剖析利害,
陈说大势,也定为主公,为主公的大业,换来一个安稳的南方,争取到这至关重要的数年时光!”
我欣慰地点了点头,走上前,亲手将他扶起,用力地拍了拍他的肩膀。
一切尽在不言中。
窗外的夜色,依旧深沉如墨,凛冽的寒风刮过屋檐,发出呜咽之声。
北方的猛虎仍在酣睡,但其爪牙已然显露;
南方的巨鳄也在温暖的江水中潜伏,耐心等待着时机。
但在这间灯火摇曳的小小书房里,我和我的首席谋士,
已经为这条暂时潜伏在群山深渊之中的巨龙,
清晰地规划好了未来数年,乃至更长时间内,积蓄力量、磨砺爪牙、等待风云变幻、一飞冲天的唯一道路。
前路依然艰险,但方向,已然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