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今天是个好日子(2 / 2)
张师傅摇了摇头:“年轻人,炼钢这活儿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机器能有人聪明吗?”
这话里明显带着质疑的意味。
沈良能理解张师傅的想法。在这个年代,很多老工人对自动化技术都持怀疑态度,担心被机器取代。
“张师傅说得对,机器确实不如人聪明。”沈良诚恳地说道,“我们的系统只是辅助工人工作,最终决策还是要靠师傅们的经验。”
听到这话,张师傅的表情缓和了一些。
“那倒还好。”张师傅点点头,“不过你们这套东西真的有用吗?别花了钱却没效果。”
“张师傅放心,我们会先做小规模试验。”沈良保证道,“等验证了效果再大规模推广。”
张师傅想了想,又问:“那你们什么时候能做出来?”
“预计一个月左右完成样机,两个月完成调试。”沈良给出了时间表。
“这么快?”张师傅有些惊讶,“你们真有把握?”
沈良点点头:“有把握。”
张师傅深深地看了沈良一眼,然后转身离开了。
目送张师傅离去,赵工程师感叹道:“看来厂里对我们这个项目议论不少啊。”
“正常。”沈良并不在意,“新事物出现总会有争议。等我们做出成果,自然就没人质疑了。”
几个人继续讨论技术细节,直到下班时间才结束。
临走时,沈良特意叮嘱大家:“明天的采购很重要,大家一定要仔细。特别是元器件的质量,绝对不能马虎。”
“放心吧,沈工!”小李拍着胸脯保证。
走出厂门,沈良忽然想起一件事。他需要找个地方住下来,不能总住招待所。
在这个年代,分房子是个大问题。不过以他现在的身份,应该能申请到一间单身宿舍。
想到这里,沈良决定明天去人事科咨询一下住房的事情。
夜色渐浓,沈良骑着自行车在城市的街道上穿行。路灯昏黄,车辆稀少,整个城市显得安静而祥和。
这就是1980年的中国,一个充满希望的年代。
虽然物质条件还比较落后,但人们的精神状态非常昂扬。改革开放的春风已经吹起,整个社会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而他,将在这个变化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回到招待所,沈良躺在床上回想着今天的经历。项目启动比预想的顺利,团队成员也都很不错。
不过他也意识到,真正的挑战还在后面。
技术问题只是一方面,更大的挑战可能来自人的因素。李建华副厂长的态度就是一个信号,厂内的政治生态比表面看起来要复杂。
不过沈良并不担心。他有足够的技术实力和前瞻性眼光,只要做出成果,所有的质疑都会烟消云散。
第二天一早,沈良就来到了技术科。
其他几个人也都早早到了,看起来都很兴奋。
“今天是个好日子,开始采购!”小李兴致勃勃地说道。
沈良分发了经费,每个人拿着各自负责的资金和清单出发了。
沈良和小李首先来到了市区的电子市场。
这里聚集了十几家电子元器件商店,是全市最大的电子产品集散地。
不过跟后世相比,这里的规模还很小,品种也不够丰富。
很多先进的芯片都需要特殊渠道才能买到。
两人走进一家规模较大的店铺。
老板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看起来很精明。
“两位需要什么?”老板热情地迎了上来。
沈良拿出清单:“我们需要这些芯片,你看看有哪些现货?”
老板接过清单仔细看了看,眉头逐渐皱了起来。
“这些都是高端产品啊,有些还是进口的。”
老板摇了摇头,“现货不多,而且价格不便宜。”
“价格多少?”沈良问道。
老板拿出算盘噼里啪啦算了一阵:“全套下来,至少要三千块。”
三千块!这个价格确实不低,几乎花掉了一大半的预算。
沈良心中盘算着,有没有替代方案。
“如果用国产芯片替代部分进口产品,能便宜多少?”沈良问道。
“那就便宜不少了,大概能省一千块。”老板回答。
沈良考虑了一下,决定采用混合方案。
关键的芯片用进口产品,次要的芯片用国产替代。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终以两千二百块的价格成交。
小李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沈工,您真厉害!居然能把价格砍下来这么多。”
沈良笑了笑:“这点小技巧而已。”
其实他心中清楚,在这个年代,电子元器件的价格水分确实很大。
特别是进口产品,往往被层层加价。
拿到元器件,两人马不停蹄地赶回工厂。
王明和赵工程师也都回来了,收获颇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