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张公瑾奉旨巡边,兄弟叙旧(1 / 2)
长安的春日,总带着几分温润的暖意,拂过朱雀大街的青石板路,也拂去了玉门关外那漫天的风沙。张公瑾骑着一匹枣红色的战马,缓缓驶入熟悉的城门,铠甲上还残留着边关的霜气,袍角褶皱里,似乎还藏着戈壁滩上的细沙。
他勒住缰绳,抬头望了望巍峨的朱雀门,眼中闪过一丝释然。此次奉旨巡边,历时半载,从河西走廊到玉门关隘,日夜操劳,总算换得边境安稳。如今重回长安,耳畔不再是胡笳声咽、战马嘶鸣,而是市井间的喧嚣人声、小贩的吆喝叫卖,这寻常的烟火气,竟让这位身经百战的猛将心头泛起几分柔软。
“老爷!”
一声熟悉的呼唤传来,张公瑾循声望去,只见府门前早已站着数人。夫人姜氏身着一袭素雅的襦裙,鬓边斜插一支银钗,脸上满是掩不住的喜悦,正踮着脚尖朝他张望。一旁的儿子张毅,年方十二,身着短打劲装,腰间挎着一把小弓,见了他,立刻像只小豹子似的扑了过来。
“爹!你可算回来了!”
张公瑾翻身下马,稳稳接住儿子,粗糙的手掌抚上他的头顶,感受着孩子温热的发丝。半年不见,儿子又长高了些,眉眼间已然有了几分少年人的英气。“臭小子,又调皮了?”他笑着打趣,声音里带着长途跋涉后的沙哑,却满是宠溺。
姜氏走上前来,自然地接过他手中的缰绳,递给身后的仆从,又伸手替他拂去肩头的尘土,嗔道:“刚回来就说孩子,你自己看看,满身风霜,都瘦了不少。”她的指尖触到他铠甲上的冰冷,眼中闪过一丝心疼,“快进屋歇歇,我让厨房炖了你最爱的羊肉汤,暖一暖身子。”
张公瑾任由妻儿簇拥着走进府中,熟悉的庭院草木映入眼帘,廊下的海棠开得正盛,粉白的花瓣随风飘落,落在青石板上,添了几分雅致。屋内早已烧好了暖炉,暖意融融,驱散了他一身的寒气。
仆从奉上热茶,张公瑾喝了一口,温热的茶汤滑过喉咙,浑身的疲惫都消散了大半。姜氏坐在一旁,絮絮叨叨地说着他离开后长安的琐事,谁家添了丁,谁家迁了宅,语气温柔,满是思念。
“对了,”姜氏忽然想起什么,眼中一亮,“前几日程四哥家的四嫂过来串门,说程四哥、秦二哥他们都惦记着你呢。这不,听说你要回来,特意约好了,三日后在鲁国公府摆宴,就等你这个主角了。”
“哦?程四哥又要组局?”张公瑾闻言,脸上露出笑容。当年贾柳楼结义的兄弟,如今虽各有职司,聚少离多,但那份情谊却从未消减。每逢有人出差归来,或是得空之时,总要凑在一起喝几杯,聊聊过往,说说近况。
一旁的张毅抱着他的胳膊,仰着小脸,眼中满是期待:“爹,我跟秦怀道、秦怀玉他们都约好了,到时候要在鲁国公府的演武场比谁的箭法准!秦怀道说他新练了连环箭,我可不会输给他!”
张公瑾看着儿子斗志昂扬的模样,不禁失笑:“好啊,到时候爹就看着你们比试,谁赢了,爹有赏。”他揉了揉儿子的头,心中感慨万千。想当年,他们这些兄弟在战场上浴血奋战,如今孩子们也渐渐长大,传承了他们的英气,这份情谊,竟真的要代代相传了。
三日后,鲁国公府。
还未走到府门前,就已听到里面传来阵阵爽朗的笑声,夹杂着酒杯碰撞的脆响,热闹非凡。张公瑾刚走到门口,守在门外的仆从就立刻迎了上来,恭敬地行礼:“张将军,府里的各位将军都等您许久了!”
话音未落,一个洪亮的声音就从里面传来:“可是七弟来了?快进来!”
紧接着,一个身材魁梧、满脸络腮胡的身影就冲了出来,正是鲁国公程咬金。他一把拉住张公瑾的胳膊,力道大得差点让张公瑾一个趔趄,脸上满是兴奋的笑容:“七弟,你可算来了!再不来,老程我这坛珍藏了三年的好酒,都要自己喝完了!”
张公瑾被他拉着走进府中,只见庭院里早已摆好了数张圆桌,桌上摆满了丰盛的菜肴,烤羊腿、炖牛肉、酱肘子,还有各色精致的点心和鲜果,琳琅满目。桌边已经坐了不少人,都是当年贾柳楼结义的兄弟,以及如今在朝中任职的武将。
“二哥。”张公瑾一眼就看到了坐在主位附近的秦琼。秦琼身着一袭藏青色锦袍,面色虽不如年轻时那般红润,但眼神依旧锐利,见他进来,立刻起身相迎,快步走上前,伸出手拍了拍他的肩膀,力道沉稳,带着兄弟间的关切:“七弟,一路辛苦。玉门关那边怎么样?吐蕃人没再闹事吧?”
“托二哥的福,安稳得很。”张公瑾笑着回应,目光扫过在座的众人,一一颔首致意。李积、苏定方、尉迟敬德、侯君集等人都在,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熟悉的笑容,让他心头一暖。
众人簇拥着他坐下,仆从立刻为他斟上酒。张公瑾端起酒杯,先喝了一口热茶,驱散一路的寒气,才缓缓说道:“此次巡边,我在玉门关的关隘上加固了烽火台,又增派了人手巡逻。另外,我还跟当地的吐谷浑部族换了些良马,那些马耐力足、速度快,正好补充到骑兵中。”
他顿了顿,又道:“吐蕃那边,我派了斥候暗中探查,他们近期似乎在内部整合,暂时没有南下的迹象。不过,防人之心不可无,我已经让将士们加强了戒备,就算有动静,咱们的烽火台也能第一时间传递消息,不至于措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