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7章 静心(二)人与人之间怎么修(1 / 1)
人心是贪婪的,只要有人在,那就免不了勾心斗角,身处勾心斗角的环境,如同处于暗流汹涌的漩涡,修行静心之道,在于超越争斗的二元对立,升起广大的出离心与慈悲心。
首先,修“出离心”,看清争斗的本质与虚妄。一切勾心斗角,其根源无非是“贪、嗔、痴”三毒,是为了争夺利益、名誉、权力或满足自我的优越感。你需要像一个科学家一样,冷静地解剖这一切:他们和我所争夺的,是否是真正的永恒之乐?即便争赢了,所带来的满足感能持续多久?是否又会陷入下一场更大的争斗?
《金刚经》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在这场巨大的“梦幻”游戏中,投入无比的激情去争夺,本质上是一种迷失。看清这一点,并非让你变得消极,而是获得一种战略性的清醒与超然,你的心不再轻易被这场游戏绑架,从而获得了最初的静定。
其次,修“慈悲观”,化解内心的怨敌之结。当你视他人为对手、敌人时,你的心必然处于紧张、防备和焦虑之中,这是静心的大敌。慈悲,在这里不是软弱,而是最强大的内心铠甲。尝试运用“自他交换”的修行: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维他的成长环境、他所承受的压力、他的恐惧与不安全感。一个处处算计的人,内心往往充满了极深的不安与痛苦,他的行为正是其内心痛苦的外在投射。他和你一样,都在追求快乐,远离痛苦,只是用了错误的方式。
如此思维,憎恨心会自然减弱,代之而起的是一种深刻的怜悯与理解。你可以在静坐中,专门为他祈愿,愿他获得内心的平静与安乐。当你能对“敌人”升起慈悲时,你自己便从仇恨的牢笼中彻底解脱了出来,内心会体验到前所未有的宽广与宁静。
最后,践行“止语”与“中道”,在行动上如法如律。在充满争斗的环境中,言语常常成为是非的源头。要谨慎言语,甚至主动“止语”,不说无益之语,不传是非之词,不参与背后议论,管住嘴,俗话讲学语三年,一生止语。行动上,坚守自己的底线与原则,“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不主动发起争斗,但当不得不回应时,以智慧和原则应对,而非以情绪和嗔恨反应。保持一种“事来则应,事去则静”的中道态度,像一面镜子,如实映照,却不留痕迹。如此,你便能在这复杂的漩涡中,成为一个稳定、清晰、温暖的存在,你的静心,也因此有了深刻的内涵与力量。
这也可以称为结善缘,少说话,不要恶语伤人,多理解,不要跟他们一般见识,用智慧去化解一下必须得面对的事,把自己置身事外为目的。这些都做到了,你就做到了静,静下来后,你的各个方面都会好了
这个静别人帮不了你,完全在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