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章 陈宗善!(1 / 2)
赵佶之所以说的如此果断,其目的就是为了速战速决,防止群臣继续多言,
然而这招安之事并不是小事,诸多大臣定然会有所谏言,
一直和梁山不怎么对付的高俅,即刻出言道,
“陛下,臣!恳请陛下三思,
此事干系非同小可,若是此等贼子都能获招安,那我朝廷威严何在,
若是天下贼寇以此争相效仿,我大宋何以安宁!
陛下切不可听信宿景短浅粗鄙之言,
此等贼子,野性难驯,待换回童枢密和诸位将士,还当一劳永逸剿灭才是啊!”
有了高俅打头阵,高俅派系的其他官员自然跟着附和,
“臣!恳请陛下三思!”
“臣!恳请陛下三思!”
鉴于对方说的是,换回童贯等人之后再攻打梁山,童贯派系的人倒也没有多言,
只要不触及他们的核心利益,他们自是不会多嘴!
高俅说这话虽是出自自己的私心,但在道理上也是站得住脚的,
北宋末年,之所以各地动乱频繁,除开朝廷无力这一点,
这招安,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
就像水浒原着中一样,
为了以最小的成本平息祸患,朝廷就会选择招安,而这样的事有一就有二,
一直到后面所有人都知道,只要祸乱惹得足够大,就能得获招安,
如此不仅能洗清罪责,更能获得官身,从此光耀门楣,族谱单开一页,
以至于像宋江这种不得志的人,犯事之后一直心心念念的就是招安!
祸患越多,就越招安,越招安也就祸患越多,
如此不断的陷入恶性循环,各地的祸患既没有得到改善,
朝廷也因为四处招安,导致官位沉冗,不仅加剧了朝廷的财政压力,更是扰得大宋官场乌烟瘴气,
由此逐渐成为了将大宋拖垮的最后一根稻草,
赵佶身为一国之君,多少能品出这其中的些许利弊,
但今年因为北地灾情的原因,收缴的赋税比起往年要少不少,
按照宿景所言,梁山上有上万可战之人,四面环水且擅长水战,
要想攻打起码要数万军士,还得从江南调遣水军!
一旦开战,这军饷,粮草,兵器,战甲,死亡抚恤金的等等等等,是一个不能少,纯纯烧钱!
这一趟下来,还不知道要花多少银钱,
给出400万两,还要继续花钱填无底洞,就是赵佶也不免肉疼,
更何况他最近在修建万岁山,正是要花钱的时候,若是能用400万两银子和一纸招安诏书解决梁山的问题,
那么后续节约出来的军费开支,都会变成万岁山上的艺术,具象在他眼前,
这可比清剿贼寇实在多了!
听着台下众臣的谏言,赵佶独断的摆手说道,
“轻启战端,劳民伤财,非天下之幸也,
招安之事........朕意已决,众爱卿不必多言!”
见着赵佶已经是下定了决心,高俅及其派系的人也是不再多言,
高俅是扒着赵佶上位的,为自己争取一下也就罢了,赵佶如今态度如此坚决,他自不会去打赵佶的脸,
其他人都是跟风的,高俅没说话,自是不会说话,
整个朝堂上安静了数秒,随后群臣齐声道,
“陛下仁德!”
“好了!”赵佶一摆手,目光扫过堂下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