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寒夜惊变:桃花尽处,光鞭破晓【35】(1 / 2)
丹娘攥着沾了露水的帕子,望着青镜殿外执着守候的高湛,终于硬着头皮上前:“长广王殿下,姑娘说...她说若您还不将身边桃花拒干净,她便要永远消失,叫您永生寻不见。”
高湛握剑的手猛地收紧,剑柄上的螭纹硌得掌心生疼。三日前萧唤云特意送来的伤药还搁在案头,沈碧昨日在御花园“偶遇”时的柔媚眼神,此刻都化作利刃扎进他心里。他踉跄着扶住宫墙,喉间溢出沙哑的承诺:“告诉阿真,我这就去。”
暮色浸染宫墙时,高湛径直闯入昭仁宫。萧唤云指尖的护甲刚触上他衣袖,便被他侧身避开:“娘娘的药,臣弟不敢再受。”他将青瓷药瓶重重搁在案上,震得鎏金烛台摇晃,“从前是臣弟糊涂,如今臣弟的心,只容得下一人。”
转身欲走时,沈碧突然从屏风后转出,鬓边海棠步摇乱颤:“殿下何必如此绝情?”高湛冷笑着抽出腰间软剑,剑锋挑起她耳畔青丝,“再有下次,这剑便不会留情。”锦缎撕裂声中,沈碧踉跄跌坐在地,望着他决绝离去的背影,指甲深深掐进掌心。
当夜,陆真倚在窗前,望着丹娘捧回的沾血帕子——那是高湛斩断沈碧衣袖时溅上的。纳米光鞭在腕间微微发烫,她却对着月光轻笑出声,指尖抚过帕角绣着的“湛”字:“高湛,若连这点决心都没有,你我终究是错付。”宫墙外,更鼓声沉沉响起,惊起檐下栖息的寒鸦,扑棱棱掠过暗沉的夜空。
宫闱之内,看似平静祥和,实则暗潮汹涌。陆真自上次与高湛的误会后,一直将自已关在青镜殿,满心的委屈与失望,让她决心暂时避开高湛。而高湛病愈后,心急如焚,一心想与陆真重归于好,不仅积极投身朝政,还主动请缨抵御外敌,期望借此向陆真证明自已的真心与能力。
这日,高湛出征前夕,悄悄在陆真必经之路上留下一封饱含深情的信,信中言辞恳切,表明自已对她的感情绝非因她与萧唤云相似,恳请陆真等他凯旋,到时再当面解释清楚一切。陆真发现信后,眼眶泛红,心中五味杂陈,过往的甜蜜与当下的误会相互交织,令她难以抉择。
与此同时,萧唤云在闭宫修行时,深刻反思自已的过往,内心满是愧疚。她决心彻底告别过去,为自已的过错赎罪。于是,她将知晓的娄太后罪行的更多细节整理成密信,还亲自找到陆真,诚心诚意地道歉,希望陆真能放下怨恨,与她携手扳倒娄太后,让朝堂和后宫重归清明。陆真看着萧唤云真诚的模样,心中的怨恨渐渐消散,最终决定与她冰释前嫌,共同谋划。
沈碧因破坏储妃册封仪式的阴谋败露,被皇上严惩,降为普通宫女。但她贼心不死,对陆真和高湛的怨恨愈发浓烈。她偷偷勾结娄太后身边的太监,妄图再次报复。可这太监心怀不轨,表面答应帮忙,实则将此事透露给娄太后,想以此邀功。娄太后得知陆真等人在收集自已的罪证,怒不可遏,决定先下手为强。
娄太后先是在皇上面前恶意进谗言,说高湛拥兵自重,意图谋反,致使皇上对高湛的猜忌愈发深重,随即派人密切监视高湛的一举一动。接着,她又指使手下在宫中四处散布谣言,称陆真与高湛私通,企图颠覆朝政。一时间,宫中流言蜚语漫天,陆真和高湛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
面对困境,陆真没有丝毫退缩。她联合萧唤云,一方面想办法安抚皇上,努力消除他对高湛的猜忌;另一方面加快收集娄太后罪证的速度,期待在关键时刻揭露其罪行,让真相大白于天下。
前线战场上,高湛敏锐察觉到皇上对自已的不信任,心中焦急万分。他既要全力以赴抵御外敌,又要分心应对朝廷中的危机。但他始终坚信,只要立下赫赫战功,就一定能消除皇上的疑虑,回到陆真身边。于是,他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带领士兵一次次奋勇击退敌人的进攻,在战场上威名远扬。
陆真在宫中也未曾懈怠,凭借自已的智慧和人脉,巧妙化解了一次次危机。她通过皇上身边的亲信,向皇上呈交高湛在战场上的捷报和证明其忠诚的证据,逐渐让皇上放下对高湛的猜忌。同时,她历经波折,终于找到娄太后罪证的关键证人——一个曾被娄太后迫害的宫女,这宫女愿意出庭作证,揭露娄太后的罪行。
就在陆真和高湛里应外合,准备给娄太后致命一击时,沈碧再次出来捣乱。她偷听到陆真等人的计划后,偷偷将消息告知娄太后。娄太后得知后,立刻安排人手,准备在关键时刻进行反击。一场惊心动魄的宫廷决战,一触即发 ,陆真又将如何力挽狂澜,她与高湛的感情又能否迎来转机,一切都充满未知 。
宫廷内外,剑拔弩张的气息愈发浓烈。娄太后率领的私兵将昭阳殿围得水泄不通,寒光闪闪的兵器在夜色中森然可怖,空气中仿佛都弥漫着硝烟的味道。太后趾高气扬地踏入殿内,眼神中满是阴鸷与狠厉:“皇上,哀家今日便要好好管教管教这些妄图以下犯上之人!”她扫视着殿内的陆真、萧唤云等人,仿佛已经胜券在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