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商途诡影:白瓷风波与朝堂暗战【15】续(1 / 2)
摆脱追兵回到宫中后,陆真和高湛深知此次事件背后势力错综复杂,远不止沈碧和王尚仪。二人决定携手应对,陆真凭借商业头脑,打算利用白瓷在民间的影响力开设官窑商铺。这样既能充实国库,还能为自已积攒人脉,巩固在宫中地位,同时向皇帝证明自已的商业逻辑对国家有利,高湛则负责在朝中拉拢有识之士,为陆真保驾护航。
陆真一回司宝司,就马上召集工匠,说出自已的想法,众人纷纷响应。然而筹备商铺开业时麻烦不断,负责采购材料的太监找各种理由拖延,导致材料迟迟无法到位。紧接着,宫中流言四起,说陆真开设商铺是假公济私、中饱私囊。陆真心里清楚,这肯定又是沈碧和王尚仪在背后捣鬼。
陆真没有被这些困难吓倒,决定从内部找出采购太监拖延的原因。一番调查后,发现太监收了沈碧的贿赂。她不动声色,暗中收集证据,还找了可靠之人准备好充足材料,以防万一。
与此同时,高湛在朝中也遇到阻力。那些被王尚仪拉拢的大臣纷纷在朝堂上弹劾高湛,说他与陆真勾结,意图谋反。高湛据理力争,但皇帝还是对他产生怀疑。高湛意识到,必须尽快找出背后主谋,才能彻底摆脱困境。
一日,陆真在司宝司整理账目,发现一本奇怪账本,上面记录着不明来历的款项。她觉得这或许是关键线索,便顺着查下去,结果发现款项与娄太后身边的一位亲信有关。陆真把这个发现告诉高湛,两人决定从这位亲信入手,揭开背后阴谋。
为引出这位亲信,陆真故意放出消息,称自已已掌握足够证据,准备向皇帝告发。亲信得知后坐不住了,派人威胁陆真,让她闭嘴。陆真将计就计,约亲信在城外废弃院落见面,说要交给他证据。
夜里,陆真和高湛带着侍卫提前埋伏在废弃院落周围。亲信带着一群手下赶来,以为胜券在握。没想到刚进门,就被陆真和高湛的人团团围住。亲信见势不妙想逃,却被高湛一剑拦住。在陆真逼问下,亲信终于说出背后主谋是娄太后。原来,娄太后担心高湛登基后对自已不利,所以想先下手为强扳倒高湛,而陆真成了他们的绊脚石。
陆真和高湛拿到证据后,立刻进宫面见皇帝。皇帝看到证据大为震惊,没想到娄太后竟有如此野心。在高湛和陆真劝说下,皇帝决定严惩娄太后及其党羽。
沈碧和王尚仪得知娄太后倒台,吓得惊慌失措,知道自已好日子到头了。最终,沈碧被贬为宫女,王尚仪被革职查办。
陆真和高湛成功回宫后,二人迅速投身于新的计划当中。高湛开始不动声色地与朝中忠义之士结交,他时常在朝中举办诗文会,以文会友,借此机会与那些对娄太后势力不满、却敢怒不敢言的大臣们交流。在诗文会的轻松氛围里,高湛逐渐赢得了这些大臣们的信任,他们纷纷表示愿意在关键时候站出来支持高湛和陆真。
而陆真这边,她带领着工匠们没日没夜地筹备官窑商铺开业事宜。面对采购太监的拖延和宫中的流言蜚语,她没有退缩。在找到可靠之人备齐材料后,她又亲自挑选商铺地址,选在了都城最繁华的街道,还请城中有名的画师绘制精美的白瓷宣传画,张贴在各处显眼位置。为了让百姓更了解白瓷的妙处,她甚至计划在开业当日举办白瓷展示会,安排工匠现场演示白瓷制作的部分工序。
就在一切看似步入正轨时,沈碧和王尚仪仍贼心不死。沈碧买通了一个擅长模仿字迹的江湖骗子,伪造了一份陆真与他国商人勾结、泄露商业机密的信件,并偷偷将其放在陆真的司宝司中。没过多久,这封信便被王尚仪的眼线发现,她立刻将信呈给皇帝,添油加醋地说陆真居心叵测,开设商铺实则是为了给他国谋取利益。
皇帝看到信后,龙颜大怒,再次对陆真产生怀疑,即刻下令将陆真抓进大牢,要她交代清楚。高湛得知此事,心急如焚,他一方面在朝堂上据理力争,向皇帝表明陆真的忠心;另一方面,他和几个心腹侍卫乔装打扮,暗中调查这个江湖骗子的行踪。
陆真在大牢里也没有坐以待毙,她凭借着自已的口才和智慧,与看守她的狱卒攀谈起来,从他们口中套取外面的消息。她得知沈碧最近频繁外出,还与一些形迹可疑的人接触,心中便有了猜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