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侄女婿才是胡家村的恩人(2 / 2)
这一刻,老兄弟三个都在暗自思忖中:
胡老大,小侄儿考中了秀才,他的劳役和赋税都减免了。他目前有两个孙子,他得督促孙子也要好好读书,孙子们就算不是读书的料,多读点书,不像他这样成为睁眼瞎也是好的。
村长,胡家村自从出了秀才老爷后,村里没成亲小郎君和姑娘的亲事都成了香饽饽。自从村里有了族学后,五岁以上的娃娃都进了学堂,就是不能考功名,也改写了全村睁眼瞎的历史。现在三郎若是与府城的兰山长家结了亲,胡家村将令兔耳岭镇其余的十七个村落眼红羡慕!他作为族长,可得约束好族人不得恃强凌弱,就是成不了三郎的助力,也绝不能给三郎拖后腿!
胡老二,此番去府城提亲后,也得准备建新院子的事了,儿子的婚房、成亲需要的聘礼……一宗宗一件件他都得慢慢准备!更主要的还是儿子三年后的乡试,他得保重身子。秀才更得注重孝道,他要是有些小病小恙则罢,要是有个不测,儿子回来侍疾,那才是耽误了儿子的前程!
兄弟三个想明白了要害之处,也都松了一口气,他们虽是睁眼瞎,做人也得做个明白人!
同行的黄秀才和林秀才与书童坐在马车里。车厢里面装满了行李,他们去了书院求学,只能住在书院里。看到案首同窗意气风发的骑马赶路,他们的心里好生羡慕。
在县学里,他们也都学会了骑马,只是买匹一般的马就得八十两银子,他们两家都买不起马。
午饭进入悦来客栈,掌柜的亲自热情接待冯铭轩等人。
家主让信鸽传信提醒一路的客栈掌柜,冯二少的小舅子胡秀才得好好招待,秀才公的前途不可限量,结善缘么,可不得趁早?
每每路过一个县城,冯铭轩都会耐心的给岳父他们讲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出名的特产。
这一路走来胡老二也记下了去府城的路线。赶路、住店打尖、赶路、投宿……
一直到第四天的午后,一行人终于进入了府城。马车里的小秋和小丙到了府城也是满心欢喜,在府城做事自然比在云城体面。
三郎和两名同窗直接去月见书院办理入学手续,拜访教谕和训导。
三郎因为有私事处理,向训导告假暂缓几天入读。
黄秀才和林秀才则带书童住进了书院为学生准备的号舍里。
胡老二在集市边又见到了女婿开的麻糖铺子,他在心里赞叹不已,女婿的麻糖营生开到了府城,生意兴隆得非兔儿岭镇能比。
去了半山亭的家门口,小马哥见到了冯铭轩,立即打开了大门,将众人迎进门后,挺有眼力劲儿的搬行李、牵马进马厩、添水和料草。
月嫂赶紧沏茶、准备点心让大家填填肚子。
二进主院一瞧干净整洁,得知是侄女婿在府城的家,族长和胡老大惊得睁大双眼,真的看不出来,去了胡家村什么都帮岳父做的侄女婿,家底儿这般厚!
镇上的铺子里有家仆、庄园里也有、云城的铺子和家里、府城的铺子和家里,家仆们全都是规规矩矩的做事,侄女婿年岁不大,做事稳重、老练,不摆谱!
啧啧啧!正是有了侄女婿,才带来了胡氏家族翻天覆地的变化!
冯文得到二少爷带亲家老爷到达府城的消息,立即回家禀报一下府城这几天的热闹……
末了,冯铭轩吩咐冯文去糕点铺订二百喜饼,去家禽市场买一对大雁,采买齐全纳采需要的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