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2章 双币联盟的联合冲击(1 / 2)
当拉卡央行与华国央行发布联合声明, 黎元和人民币互相锚定1:1汇率,震惊了世界金融市场。
随后,一连串的公告让全球金融剧烈震荡。
根据拉卡央行发布的两国央行联合公告,双方决定在五年内分三期并轨双货币体系。
第一阶段(一到三年):维持1:1锚定的“战略窗口期”。
此阶段双币结算体系尚未成熟,1:1汇率的核心价值是建立市场信心。
拉卡央行与华国央行同步建立“双币外汇储备池”,将各自外汇储备的20%用于互持对方货币,当双币汇率偏离1:1超过5%时,启动协同干预。
同时,通过“能源-制造”的定向贸易闭环(如华国优先采购拉卡能源,拉卡优先采购华国设备),消化购买力平价偏差。
第二阶段(三到五年):过渡至“1:1.05-1:1.1”的合理区间。随着市场对双币的认知逐渐成熟,可根据购买力平价调整汇率。
此时双方汇率既反映黎元因能源依赖产生的小幅贬值压力,又维持双币的“强关联”特征。
第三阶段(五年后):建立“挂钩一篮子商品”的动态锚定机制。
脱离单一货币的固定比值,将双币汇率与“原油+制造业指数”挂钩(如60%权重为原油价格,40%为全球制造业pI),形成“能源价格涨则黎元升值,制造业景气则人民币升值”的联动机制。
同时,成立“黎元-人民币汇率联合委员会”,每季度根据双方cpI、贸易顺差、外汇储备等数据,调整汇率锚定参数,实现“市场均衡”的统一。
在这个阶段,双货币体系将彻底完成相互绑定和融合。
……
在双货币体系融合的时间表发布后,拉卡和库尔德政府联合宣布:所有黎元成员国出口原油、天然气,均以黎元或人民币计价结算,拒绝接受美元支付。
这一举措直接冲击了全球能源定价体系——拉卡和库尔德控制区的轻质原油定价货币改为黎元,结算通过拉卡央行与华国央行的跨境支付系统(cIpS)完成,绕开了SwIFt系统,相当于直接切断了“石油美元”的核心链路。
围绕双体系货币挑战美元的政策法规一个接着一个,迅速破裂着市场上美元持有者的信心。
当能源锚和商品锚组成联合锚定,美元的购买力开始大幅度下降。
德里、里约热内卢、东京等能源进口大国为规避结算风险,也将把双币纳入首要储备资产,其中德里计划将双币储备占比提升至60%,用于支付原油进口款项。
而欧洲能源进口国同样做出了应对。
柏林每年从库尔德联盟进口的天然气占其总进口量的42%,为保证能源供应,西门子集团率先与库尔德天然气公司签署双币结算协议,大众汽车也将其在华生产的汽车以双币计价出口至中东,形成“工业品换能源”的双币贸易闭环。
巴黎道达尔能源则选择黎元结算,其位于伦敦的能源交易部门开始大规模招聘熟悉双币结算的交易员。
……
当双币协议落地后,IF捏鼻子将黎元纳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权重设定为12%,仅次于美元和人民币。
世界银行则开始发行黎元-人民币双币债券,用于资助非洲的基础设施项目。
信用评级机构也随之调整标准——标普将拉卡政府的主权信用评级从bbb+上调至A-,理由是“双币锚定提升了债务偿还的稳定性”。
惠誉则将部分依赖能源出口的华盛顿几个州政府信用评级下调,因美元结算收入下降导致财政压力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