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3章 经济内爆下的华盛顿(2 / 2)
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交易室里,交易员们手指在键盘上翻飞,屏幕上的货币供应量曲线以近乎垂直的角度飙升。
为阻止银行挤兑,财政部迅速推出“银行存款临时保障计划”,将联邦存款保险的上限从25万美元提升至500万美元,并动用7000亿美元的《问题资产救助计划》资金,收购濒临破产银行的不良资产。
但市场信心并未回暖,资本仍在疯狂外流,美元兑双币汇率暴跌,国际投资者开始抛售国债,收益率曲线出现危险的倒挂。
一周后,华盛顿政府强压州政府,紧急签署“经济稳定法案”,包含总额1.2万亿美元的民生纾困计划:向每个成年公民发放1200美元现金补助,向失业者提供每周600美元的额外失业救济,同时为小微企业提供总额3500亿美元的低息贷款,要求获得贷款的企业在6个月内不得裁员。
但政策落地充满阻碍。
IRS的系统因老化崩溃,数百万民众等待一个月仍未收到纾困金,小微企业的贷款申请被银行层层刁难,不少餐馆老板对着“需要提供三年财务报表”的要求苦笑——他们连三个月的流水都凑不齐。
……
为解决供应链危机,政府推出“制造复兴计划”,对从双币区进口的工业品加征100%的惩罚性关税,同时为将生产线迁回的企业提供税收减免——每创造一个就业岗位,企业可获得5000美元的税收抵免。
但这些措施反而加剧了矛盾。
关税导致进口原材料价格暴涨,所有加征的关税进一步叠加到生产成本,导致物价持续攀升。
这个时候,“产业回流”就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华盛顿早已失去了大量高素质的产业工人,而失业的蓝领工人无法胜任高科技企业的生产制造岗位,形成“用工荒与失业潮并存”的怪圈。
两党在后续政策上陷入扯皮,执政党要求削减福利以平衡预算,在野党则呼吁加征富人税,纾困法案的续期在国会陷入停滞。
……
经济困局的怒火,最终点燃了联邦制的裂痕。
在华盛顿的纾困政策落地失衡、通胀压力持续吞噬家庭储蓄的背景下,资源丰富的德克萨斯州率先举起了反抗的旗帜。
奥斯汀市的德州最高法院外,数万名民众举着“拒绝为政府买单”的标语聚集。
临时搭建的演讲台上,德州议员桑德斯攥着话筒嘶吼,身后的大屏幕循环播放着“德州贡献vs联邦索取”的数据图——作为全美能源第一大州,德州的石油、天然气产值占全国35%,农业出口额连续十年领跑,却在此次纾困中被要求承担18%的资金份额,用于补贴东北部工业衰退州的失业救济。
“看看我们的货架!看看我们的钱包!”
一名穿着牛仔靴的壮汉跳上高台,夺过话筒,鼻头因愤怒充血而变的通红,“我们有油田、有农场、有航天中心,从能源到粮食什么都不缺!凭什么要把我们的税款,拿去填那些常年靠救济过活的穷鬼的窟窿?”
他的话瞬间引爆全场,人群齐声高呼:“我们什么都有,为什么要帮那帮穷鬼买单!”
集会现场的帐篷里,志愿者正忙着分发独立公投的宣传手册,封面上印着“1836精神回归”的字样。
最终,德州最高法院的裁定在各方博弈下落地,“批准修改《德州独立法案》,于30天后举行全州独立公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