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4章 《观物之眼与存有之思》(2 / 2)
1. 方言口语的诗性赋形
全诗大量使用粤语口语词汇(\"噈好\"、\"定好\"、\"梗靓靓\"),这些看似粗糙的方言表达,实则构成独特的诗学符号系统。它们像德里达所说的\"替补链\",在能指的游戏中不断延异意义。例如\"靓靓梗靓靓\"的强行重复,既是对语言确定性的质疑,也是对审美标准的戏谑,与刘以鬯《酒徒》中的意识流语言实验形成互文。
2. 句法结构的解构策略
诗中看似机械的句式重复(\"谂下噈好,谂谂实好\"),实则暗含解构主义策略。当语言试图通过重复确立意义时,重复本身却成为意义的消解者。这种自我指涉的句法结构,与贝克特《等待戈多》中的循环叙事异曲同工。诗人在此实践着罗兰·巴特\"零度写作\"的另一种可能:在语言的狂欢中抵达沉默的核心。
四、视觉伦理的现代性反思:从观看之道到存在之思
1. 视觉霸权的解构
在视觉文化主导的现代性语境中,\"睇\"(看)往往隐含着权力关系。诗人却通过\"谂-睇\"的辩证法,解构了视觉的霸权地位。当\"谂光\"与\"睇光\"并置时,思维的光芒照亮了感知的盲区,这种\"认知平等\"颠覆了柏拉图\"洞穴寓言\"中的视觉中心主义。
2. 存在论的观看伦理
\"企喺月度睇世界\"的视角转换,暗含列维纳斯\"他者伦理\"的维度。当主体突破人类中心视角,以月球为支点观照世界时,观看行为本身成为伦理实践。这种\"非功利性观看\",与苏轼\"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哲学顿悟形成跨时空对话,共同指向存在论的观看伦理。
五、诗学结构的宇宙论隐喻:从分形几何到整体性诗学
1. 自我相似的结构美学
全诗呈现分形几何般的自相似结构:每节四句的重复单元,内部又嵌套着\"谂-睇\"的二元对立。这种结构暗合本华·曼德博的分形理论——局部与整体的同构性。当读者在微观的句式重复中体验到宏观的宇宙秩序,诗作本身成为微型宇宙模型。
2. 闭合与开放的辩证法
诗作结尾的省略号(\"……\")打破表面的句法闭合,形成开放性的诗学空间。这种\"未完成性\"与开篇的确定性表述(\"谂下噈好\")构成张力,恰似宇宙大爆炸理论中的奇点:在确定的起点与开放的未来之间,存在着无限的诗学可能。
结语:在方言褶皱中重构诗学宇宙
树科《睇到嘅》以粤语方言为诗学容器,在\"谂-睇\"的辩证运动中,完成从认知行为到存在论的哲学攀升。诗人将科学隐喻、方言口语、解构策略熔铸为独特的认知诗学体系,在语言的狂欢中逼近真理的澄明之境。这种诗学实践,既是对现代性视觉霸权的解构,也是对东方智慧中\"天人合一\"的现代转译。当我们在诗作的宇宙论维度中驻足回望,那些看似重复的方言词汇,已然成为照亮存在迷雾的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