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箪食壶浆(2 / 2)
补给意外顺畅:尽管军中有随行的后勤车队,但时常有当地百姓自发箪食壶浆,送来不多的粮食、菜蔬,甚至只是几碗清水,表达心意。一些被清算的豪强粮仓,也由熟悉情况的义军或百姓引导,迅速被接收,转化为军粮。
兵源得到补充:许多青壮年亲眼看到黑山军纪律严明,听到分田分地的政策,主动要求加入军队,希望能为自己、为家人打下一个更安稳的天下。祖逖和刘琨谨慎地吸纳其中部分精壮,编入辅兵或补充战损。
一日傍晚,祖逖大军在一条河边扎营。他与副将李农巡视营地,看着远处山道上,仍有百姓打扮的人在与军中哨兵交谈,显然是在传递消息。
祖逖抚着长须,望着西坠的残阳,喟然长叹:“忆昔吾与士稚(刘琨字)闻鸡起舞,立志北伐,克复中原。历经坎坷,屡遭挫败,何曾想过,有朝一日,北伐之师能如此深入腹地,却如鱼得水,民众箪食壶浆以迎,甚至为我等前驱?”
李农亦是动容:“末将跟随天王征战多年,亦是首次经历。以往打仗,百姓望风而逃,视兵如匪。如今……这真是翻天覆地之变。皆是公审分田,让百姓知我军乃仁义之师,是为他们而战。”
另一边的刘琨,在收到班超从许昌方向传来的、关于当地义军已做好内应准备的密报后,亦是心潮澎湃。他对身旁的九叔道:“道兄,琨半生戎马,空耗岁月,常恨胡尘难靖,黎民倒悬。今日方知,非是胡虏不可敌,实是未得人心耳!黑山新政,分田于民,乃是真正抓住了这乱世的根本!此等仗,打起来才叫痛快,才无愧于心!”
九叔颔首,桃木剑在鞘中轻鸣:“顺天应人,自有神助。将军,此乃大道之行也。”
兵临城下,剑指洛阳许昌
在如此磅礴的民力支持下,祖逖与刘琨的扫荡作战进展神速。半月之内,河内郡西部、陈留郡南部周边负隅顽抗的十余座县城、数十个豪强坞堡,或被大军攻克,或由义民内应献城,尽数平定。肃清后方后,两路大军毫不停歇,按照原定计划,如同两支离弦之箭,分别扑向此次战略的核心目标——司隶的洛阳和豫州的许昌。
司隶方向,洛阳。
这座曾经的帝都,饱经战火,几度易手,如今由石虎之侄、羯赵大将石龙率领数万精锐驻守。石龙性情残暴,得知河内失陷、冉闵大军西进后,不但没有逃跑,反而驱使城内民夫加固城防,将城外民居尽数焚毁,制造无人区,并将大量汉民驱赶上城墙,充作肉盾,妄图以此阻滞黑山军。
祖逖大军抵达洛阳东面的偃师时,早有混入城内的义军细作送来最新城防图,并标注了石龙主力布防区域以及被驱赶百姓的集中位置。更有附近百姓冒着生命危险,指引大军绕过几处石龙埋设的陷阱地带。
祖逖与冉闵(冉闵已率中军主力与祖逖会师)、李一民、贾诩等登高远眺洛阳城。只见城头旌旗杂乱,隐约可见惶恐不安的百姓身影,而城楼之上,隐约有造型奇特、闪烁着幽光的巨炮——正是来自西域的“噬灵炮”。
“石龙欲效仿野王城旧事,以百姓为盾。”冉闵眼神冰冷,“然今日之我军,非昔日可比。贾文和,城内散布消息之事,进行得如何?”
贾诩羽扇轻摇,成竹在胸:“大都督放心,流言早已入城。如今洛阳城内,皆知我军只诛首恶,不累平民,分田令亦适用于洛阳。石龙倒行逆施,军心早已浮动,只待我军攻城,必有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