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女刺史(2 / 2)
茶楼酒肆,坊间巷议,话题都绕不开那位新任的女刺史。
“听说了吗?王刺史守灵三日,粒米未进,最后是被人搀下去的……”
“是啊,北郊那忠魂碑,听说她亲自去看了,还落泪了。”
“前天李二狗家被占的牛,就是王刺史给做主讨回来的!”
“原以为吴先生派个女子来是……唉,现在看来,是咱们幽州之福啊!”
“吴先生慧眼如炬!选了王青天(百姓对王月英的尊称)来做我们的父母官!”
“有王青天在,这心里啊,总算踏实了点。以后的日子,有盼头了!”
百姓们用最朴素的言语,表达着他们的认可。“王青天”的称呼不胫而走。他们感念王月英将他们“的痛,当成自己的痛”,更看到了她雷厉风行、为民做主的行动力。这份由共情与实干建立起来的信任,比任何空洞的安抚都更加坚实。
当半月后,王月英站在刺史府邸的阁楼上,望着城中渐次亮起的灯火,听着远处依稀传来的、不再是哭泣而是寻常家户的动静时,她疲惫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微不可察的慰藉。
她知道,安抚民心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清查田亩、整顿吏治、恢复生产、推行教育的千钧重担还在后面。但,民心可用,根基已稳,这最艰难的第一步,她终究是踏出来了。而这一切的起点,都源于那位青衫文士的破格任用与坚定支持。
“吴先生,”她在心中默念,“月英必不负您所托,定要还您一个……人人安居乐业的新幽州。”
夜色中的蓟城,仿佛一头舔舐完伤口的巨兽,开始缓缓积蓄力量,准备迎接黎明。而关于女刺史王月英的种种事迹,正随着商旅、信使的口耳相传,逐渐向幽州全境,乃至更远的地方扩散开去。
蓟城州府内,灯火常常彻夜不熄。王月英如同一个精准的舵手,在初步安抚了百姓的悲恸之后,毫不犹豫地将舵轮转向下一个险滩——恢复秩序,稳固根基。她深知,哀思需要寄托,但生活更需要保障,安全则是这一切的前提。她依据先前定下的方略,借助新招聘的这批尚且陌生、却充满干劲的属官,将一道道指令化为席卷幽州全境的行动。
布告再次贴满城乡要道,内容直白而有力:
“幽州新立,疮痍未复,为保境安民,特募‘乡勇护境军’!”
“凡家中有亲人死于战乱者,凡身强体壮、愿保乡邻平安者,不限出身,皆可至本村、本坊报名!”
“职责:护卫本乡本土,巡查街巷村陌,协防盗匪,无须远征!”
“酬劳:每日每人发给半斗粮,决不拖欠!”
“恩赏:待州境大定,凡入乡勇军者,其家免半年赋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