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规则怪谈:她不是雨姐 > 第727章 逆城市化

第727章 逆城市化(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第四章:回流与机遇

王磊,一名二本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毕业生,没有选择留在竞争惨烈的一线城市。他通过招聘软件,看到了青石乡“旺财绿色食品公司”(李胖子的厂子升级了)招聘“电商运营主管”的信息。

面试他的就是李胖子本人。“小王啊,我们这庙小,但机会不小!”李胖子挥舞着手机,上面是他产品的网店页面,“你看,我们东西好,不愁卖!但现在光靠平台自然流量不行了,得会搞那个啥…直播?短视频?我们这老家伙玩不转,就需要你们这样的年轻人!工资可能没大城市高,但给你股份!干好了,你就是合伙人!”

王磊心动了。这里没有996的福报,但有实实在在的参与感和可能的发展空间。他选择了留下。像他这样“下沉”到乡镇寻求机遇的大学生,越来越多。他们带去了新的知识、观念和活力,与本地经济形成了良性互动。

第五章:逆城市化的雏形

变化不仅仅是人口流动,更是生活方式的选择。

在一些距离大城市圈不远、交通便利的乡镇,出现了一种新的现象:一些原本在城市有稳定工作的中产阶层,开始选择“5+2”模式——周一到周五在城市工作,周末回到乡镇的家中居住。他们看中的是乡镇更好的自然环境、更低的房价(可以买到大房子甚至带院子的)、更慢的生活节奏以及如今改善了不少的基础设施(得益于“薪火”计划间接推动的基层治理改善)。

虽然真正的、大规模的“逆城市化”尚未到来,但一种基于经济理性(乡镇机会成本下降、城市生活成本高企)和生活品质追求的、小规模的人口回流和逆向流动,已经确凿无疑地发生了。房地产商的嗅觉最灵敏,已经开始在一些有潜力的乡镇布局“田园综合体”和改善型住宅。

第六章:城市的应对与阵痛

大城市的决策者们感受到了压力,但也看到了机遇。低端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倒逼着产业升级和自动化改造。同时,他们也开始重新审视与周边乡镇的关系,从过去的“吸血”逐渐转向“协同发展”,规划都市圈,将部分产业链、物流基地、甚至研发部门向成本更低的周边乡镇转移。

这个过程必然伴随阵痛。城市中某些依赖廉价劳动力的行业(如传统制造业、低端服务业)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要么升级,要么转移,要么消亡。城市的管理者也面临着如何适应这种新的人口流动趋势,重新规划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的挑战。

尾声:静水流深

五年时间,一万亿的持续投入,如同一种强大的催化剂,加速了龙国社会结构的自然演变。

乡镇,不再是绝望的象征,而是承载了更多希望和可能性的地方。 大城市,不再是唯一的梦想舞台,其光环正在相对减弱。 人口的流向,从单极吸聚变成了多级互动,虽然大城市的吸引力依然强大,但已不是唯一选择。

这场静默的革命,没有轰轰烈烈的运动,没有口号标语,只有无数个像李旺财、王磊这样的普通人,用脚投票,做出了更利于自身幸福感的理性选择。社会资源的配置,在市场的底层逻辑和一股外来巨力的共同作用下,进行着一场深刻的、自下而上的再平衡。

顾十七,那个隐藏在幕后的操纵者,通过“电子眼”冰冷的报告,观察着这一切。他看到乡镇的活力,看到大城市就业压力的微妙缓解,看到人口流动趋势的改变。

他的脸上依旧没有任何表情,只有眼底深处一丝难以察觉的波动。这万亿黑暗之金所催生出的社会图景,其复杂程度,或许远超他最初的设想。

静水流深。

一场由罪恶财富意外引发的、关乎亿万普通人命运的社会地理大变迁,正在龙国的土地上,无声而坚定地进行着。它的终点在哪里,无人能知,但它已然改变了无数人生的轨迹。

顾十七和林小蔓都看到了,很多根深蒂固的问题明明只花1万亿就能解决。

这些人非但不去解决,反而变本加厉的往自己兜里边捞钱。

两个人相视一笑。

实在太可笑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