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规则怪谈:她不是雨姐 > 第1039章 苏联聊一会

第1039章 苏联聊一会(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苏联导致他们解体的真正原因,我认为是三个点。”

“第一点是名义上和实际上生产资料到底是由谁支配?”

“名义上:工厂、土地、资源属于全体人民。”

“实际上:普通工人和农民对这些生产资料没有任何支配权。他们无权决定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利润如何分配。这些权力被垄断在各级党政官僚手中。”

从“社会的主人”到“国家的雇员”,工人从受资本家雇佣,变成了受一个以国家名义出现的、不受监督的官僚机构雇佣。

他们依然是被管理者,需要服从指令,领取固定工资,依然与自己的劳动产品和生产过程相“异化”。这在左翼批判中被称为 “国家资本主义” 或 “官僚集体主义”。

“第二个问题是,苏联存在四个等级的特权卡”,实际上是一个泛指的特权系统,这正是这个官僚阶层享有特权的直观体现。”

“这不是按劳分配,而是按权分配,马克思的按劳分配原则,在这里扭曲成了 “按级别、按权力分配” 。高级官员享有特殊的食品供应、医疗保健、住房、度假别墅、子女教育机会等,这些都是普通民众无法企及的。”

“剥削的形式,这个官僚阶层虽然不像传统资本家那样拥有可以继承的股票和私人工厂(法律上),但他们通过垄断政治权力,实际上享有了对社会剩余产品的支配权和专用权。”

“他们通过权力获取了远超其劳动贡献的生活资料和社会地位,这本质上是一种基于权力的剥削。”

同时还形成了一个稳固的阶级这个阶层通过内部繁殖和选拔,形成了相对封闭的利益集团。他们的利益不再是和工人阶级一致的,而是维持自身特权和现有统治结构。这正是托洛茨基在《被背叛的革命》中批判的“官僚阶层堕落”。

“第三个问题是计划经济问题。苏联的计划经济模式暴露了其根本性缺陷。”

“计划经济的具体缺陷。第一点,信息与计算问题,中央计划机关无法有效收集和处理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海量、瞬息万变的信息。这使得计划常常脱离实际需求,导致短缺与过剩长期并存。”

“第二点,缺乏激励机制,企业完成的是“计划指标”(如吨数、件数),而不是满足消费者需求。这导致了生产效率低下、产品质量粗劣、创新动力不足。“假装付钱给我们,我们假装在工作”成为讽刺这种现象的经典笑话。”

“第三点,消灭市场,但强化了官僚控制:计划经济非但没有带来马克思预言的“国家消亡”和人的自由解放,反而催生了一个空前庞大、无处不在的官僚管理体系,加强了对社会和个人生活的控制。”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