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7章 遗书(1 / 2)
立春过后,江陵的雪渐渐化了,巷子里的石板路浸着泥水,踩上去咯吱作响。
可张家小院里的药味,却比冬日里更浓了些,像一层化不开的雾,裹着那盏日夜不熄的油灯,添了几分沉郁。
顾青萝的病,终究是没能熬过冬天,近来已连坐起身都费力,大多时候只能靠在床头,看着张居正埋首书堆的身影,眼神里藏着化不开的温柔与忧虑。
顾十七每日依旧会来小院一趟,有时是送些刚炖好的燕窝,有时是带来药铺新到的药材,却很少进屋——他知道,此刻的时光,该留给张居正和顾青萝。
只有一次,他刚走到院门口,便听见屋里传来顾青萝的笑声,那笑声很轻,像风中摇曳的铃兰,却让他愣了许久。
自入春以来,这还是他第一次听见她笑。
他忍不住透过窗缝往里看,只见顾青萝靠在枕头上,身上盖着厚厚的锦被,手里拿着一张宣纸,纸上是张居正刚写的策论草稿。
张居正坐在床边,正指着其中一段,低声说着什么,嘴角带着笑意。阳光透过窗棂,落在他们身上,像是给这沉重的小院,镀上了一层暖金色。
“你看这里,”顾青萝的手指轻轻点在宣纸上,声音虽弱,却很清晰,“你说要‘清吏治,除苛捐’,可那些贪官污吏盘根错节,你刚入仕,根基未稳,若是操之过急,会不会反而引火烧身?”
张居正握住她的手,指尖轻轻摩挲着她的指腹,语气笃定:“我知道。所以我打算先从地方入手,先在州县推行‘查隐田,均赋税’,让百姓先喘口气。等将来入了京,再联合那些心怀百姓的官员,一步步来——就像你说的,路要一步一步走。”
顾青萝笑了,眼里闪着光:“我就知道你心里有数。将来你做了大官,可不能忘了今天说的话,不能忘了王婶家的米袋,不能忘了城西流民冻得发紫的手。”
“忘不了。”
张居正的声音有些发哑,“我这辈子都忘不了。”他顿了顿,伸手替她掖了掖被角,“等春闱结束,我就带你去苏州,那里有最好的大夫,还有你最喜欢的海棠花,我们在那里住上一阵子,你的病一定能好。”
顾青萝没有接话,只是轻轻“嗯”了一声,眼神却飘向了窗外。
院中的老桂树还光秃秃的,只有几根枯枝指向天空。她知道自己的身子,就像这枯枝,早已没了开花的力气,可她不想让他知道,她想让他带着这份期盼,去科场搏一个未来。
顾十七站在窗外,心里像被什么东西揪着,又酸又暖。他忽然想起自己穿越前看过的爱情故事,大多是风花雪月的缠绵,却从未见过这样的感情。
没有海誓山盟,没有轰轰烈烈,只有在苦难里相互支撑,在黑暗里彼此照亮,把对方的抱负,当成自己的信仰。
日子一天天过去,离春闱越来越近,顾青萝的精神却时好时坏。有时能清醒地和张居正讨论策论,有时却连睁眼都困难。
张居正每天除了备考,便是寸步不离地守着她,喂药、擦身、读诗文,连书都不敢离她太远,生怕自己转身的功夫,她就会出事。
有一次,顾十七来送药材,正好撞见张居正抱着顾青萝,在屋里来回踱步。顾青萝靠在他怀里,脸色白得像纸,呼吸微弱,张居正的眼眶通红,却不敢哭出声,只是低声哄着她:“青萝,你再坚持一会儿,大夫马上就来了,你还没看见我中举呢,你还没跟我去苏州看海棠花呢……”
顾十七连忙把药材放在门口,悄悄退了出去。他知道,张居正此刻的心里,一定比谁都难受——他是个胸怀天下的人,却连自己最爱的人都护不住;他能在草纸上写下无数“定乱”之策,却找不到一个能治好顾青萝的药方。
春闱前七日的夜里,江陵下了一场春雨,淅淅沥沥的,敲打着窗棂,带着几分凉意。顾十七被雨声惊醒,心里总觉得不安,便披了件衣服,往张家小院走去。刚到巷口,便看见小院的灯还亮着,只是那灯光忽明忽暗,像是随时都会熄灭。
他走到窗下,听见屋里传来顾青萝的声音,很轻,却很清晰:“叔大,你坐过来,我有话跟你说。”
张居正的声音带着哽咽:“青萝,你别说了,先好好休息,有什么话明天再说。”
“不行,”顾青萝轻轻摇头,“我怕我等不到明天了……”
顾十七的心猛地一沉,隔着窗缝往里看——顾青萝靠在床头,脸色苍白如纸,嘴唇毫无血色,却努力睁着眼睛,看着张居正。张居正坐在床边,紧紧握着她的手,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落在她的手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