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章 火炬(1 / 2)
第439章火炬
「实际上,我们是需要为人员寻找一个出口。」
「生产力本身是不需要出口的,因为生产力只不过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它依附于物质、依附于生产资料而存在。」
「当生产资料消亡时,生产力也随之消亡。
会议室里,林序坐在最中间,神情严肃地讲道:「所以基于这个原理,我们需要处理的主要矛盾也就出现了。
「我们总说,被淘汰的是落后的生产力,是落后的产业结构。」
「但事实上,真正被淘汰的,是一整套由旧的生产资料构成的复杂体系。」
「这套体系内,既得利益者投入了大量资源、大量成本,用来换取他们的社会地位、经济收益。」
「但现在,他们的一切利益、一切地位都被清空了。」
「所以,这才是问题的根源。」
「骚乱并不是来自于短期利益受损————事实上,在多种方案协同作用下,你基本很难找到一个真正的利益受损者。」
「现在的情况同样已经说明了这一点。」
林序敲了敲桌子,屏幕上立刻显现出智云通过多方信息收集和分析,整理出来的「大规模骚乱」的表征。
「大规模破产,但资产强制执行案例并未上升。」
「大规模失业,但并未出现新的生活困难人群。」
「大规模的骚乱,但几乎没有观察到因骚乱导致的武力冲突、人员那伤亡报告。」
「这并不仅仅是国内的数据,而是全世界所有国家综合后的数据。」
「事实证明,这次的骚乱是克制的、是有底线的。」
「而底线的根源就来自于,绝大部分人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实际生活水平并不会因为这次的产业升级而降低。」
「恰恰相反,后续黑箱体系」发展成熟之后,每个人甚至可以平等地获得一次飞跃。」
「所以,他们是不会愿意去破坏这样的预期的。」
「所有的骚乱,最终其实都指向一个目的。」
「既得利益者希望维护自己的超然地位,而普通人则希望依靠这个机会在新世界中获得与既得利益者相同、或者更高的地位。」
「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给他们这个机会。」
他的话音落下,会议室内的众人纷纷点头。
但屏幕上,一个头发花白的老者却举起了手。
发言权限立刻交到他那里,轻轻咳嗽一声后,他开口说道:「但这非常反直觉。」
「据我们所知,在黑箱体系建成之后,人类极有可能在真正意义上进入共产主义阶段。」
「在这种情况下,不说完全的、彻底的平等,但在物质上的平等是绝对可以实现的。」
「因为黑箱体系叠加超光速航行技术,带来的生产力是完全溢出的————无论此后的人口规模是多少,无论人均消耗是多少,资源都是溢出的。」
「既然如此,去追求高地位的目的是什么?」
「当资源完全溢出时,资源分配不均匀也就成为了一个伪命题。」
「这样的逻辑下,追求高地位完全就是......盲目的吧?」
「这是个社会学问题。」
林序摇头道:「我没办法在社会学理论方面回答您的这个问题,因为从理论上看,您的判断确实是准确的。」
「但问题是,现实已经证明了,这个世界上的绝大部分人是存在盲目性的。」
「他们并不能看到更远的未来,也没有耐心去等待黑箱体系完全铺开后的结果。」
「哪怕只需要三年,世界就会彻底改变,他们也会希望在这三年中,是处于更高层级上的。
」
「我们没有任何办法去改变这种盲目性,无论我们在现实的、物质性的世界的能力有多大,都没办法简单地去改变人的意识。」
「除非,我们使用跟舰队类似的记忆烧穿方案。」
「但这个记忆烧穿方案的弊端已经被证明了,同时,这个方案的推广,也必然会导致更大规模的骚乱,对吧?」
「是的..
」
老人缓缓点头。
沉默几秒后,他开口说道:「所以让我感觉到最荒诞的是,你提出的这个方案似乎并不是一个改动经济基础来解决问题」的方案,而更像是...
」
「一次大型的、社会性的心理疏导?」
这话说完,林序的眼神立刻亮了起来。
社会性心理疏导?
这真的是一个非常准确的表述。
因为,在物质上,这个世界距离最终形态已经非常近了。
但与之相对的,在精神上、在文化上、在意识上,这个世界却还停留在「高维时代」之前。
技术把文化狼狠地甩在了后面,二者的不匹配也导致了社会的割裂。
最终的结果,就是现阶段这个世界面临的各种非理性问题。
其实,逆流的设计中一开始也有针对这部分问题的策略,可就像江星野所说的,一切都来得太快,所以哪怕是此前预想的最激进的策略,都变得保守了。
鸿沟已经诞生,而要填平鸿沟,就需要纯粹的、文化心理上的猛药。
心理疏导...
「我们其实可以在内部,把这个名字定位项目的名称。」
「我提出的全员参与支援舰队的方案只不过是抛砖引玉的一个例子,但在社会性心理疏导」这个大前提下,我们其实是可以制定出更多的、复合型的策略的。」
「在这些策略的引导下,社会文化可以得到迅速且有方向性的发展,只要突破文化—技术平衡的阈值,整个社会的纠错机制便会自然而然地运转起来。」
「到那时候,我们也就能摆脱技术崩溃」的困境了。」
「同意。」
林序的话音落下,此前提出疑问的老人第一个举手。
紧接著,一连串的回应声一一响起。
「同意。」
「我认为可行。」
「同意。」
初步表示态度之后,会议继续进行。
但这时候的讨论重点,已经从「底层逻辑是否合理」,转向了「是否具有高可执行性」。
「针对全社会范围征集志愿舰队船员这件事情听上去很美,但执行起来相当困难。」
「我们当然可以组织一次近似于高考」的全国性考试,可实际上,在现存的人口中,各项资源不平衡导致的能力水平差异、智力开发水平差异、身体素质差异、乃至于基本认知差异,都已经成为了定局。」
「我们很难设计一个纯粹公平的机制去筛选,最终的结果很可能是...
」
「强者恒强,弱者恒弱。」
「本身更强的个体会获得新的机会,而本身不够强的个体则会被筛选下来。」
「这一点是绝对无解的,因为筛选的周期不是一代人、几代人,有可能只是几个月、乃至几周。」
「在这几周之内......我们有办法达到绝对公平、同时兼顾效率吗?」
「如果不考虑效率,人为对筛选结果进行干涉,那这次的行动,岂不是变成了一种政治正确性的妥协方案?」
代表的话刚刚说完,始终坐在一旁没有开口的白墨立刻接话道:「事实上,在当前情况下,哪怕是妥协方案,也是可以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