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四合院里的镇宅之宝 > 第37章 包打听

第37章 包打听(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三月下旬,本是该渐渐回暖的时节,可今年偏生有些反常。

偶尔一阵冷空气卷过来,气温 “嗖” 地就降下去,让人恍惚间以为又跌回了冬天。

清晨出门,那股子凉意跟小刀子似的,直往衣领里钻。

嘴里呵出的气,眨眼就凝成一团白雾,慢悠悠地散在风里。

太阳虽说已经爬过了房顶,却跟揣了个凉馒头似的,没多少热度。

街头巷尾的人们,依旧裹着厚实的棉衣,缩着脖子脚步匆匆,谁都不想在这冷天里多耽搁。

但即便如此,空气里还是能隐隐绰绰嗅出一丝春的气息。

街边的柳树梢头,偷偷泛出淡淡的绿意,像被谁蘸着淡墨轻轻扫过一笔,

悄默声地预示着春天的脚步正一点点挪近。

“叮叮!”

自行车铃铛清脆地响了两声,刘清儒蹬着他那辆二八大杠在前头领路。

他骑得还是那辆跟了他十多年的民生牌自行车,车把被摩挲得油光锃亮,包浆厚得能照见人影。

原本漆黑的车架补过好几块漆,露出底下暗红的底漆,看着倒像给这铁骨铮铮的家伙裹了件花棉袄。

车座磨得发亮,边缘裂开半寸长的口子,用黑色橡皮膏仔仔细细粘过,看着倒也结实。

蹬起来时,链条会发出 “咔啦咔啦” 的轻响 —— 这是去年冬天在修车铺换的旧链条,

用着总比新的多几分默契,顺溜。

陶小蝶的女式自行车紧随其后,车筐里的铝饭盒随着车身颠簸,

偶尔碰撞出 “叮叮当当” 的细碎声响,就像是在跟人打招呼。

他们从南锣鼓巷北口拐出来,顺着鼓楼东大街往西去。

灰墙灰瓦的胡同在晨光里泛着柔和的白,墙根下还有没化尽的残雪,硬邦邦地嵌在砖缝里。

路过羊管胡同口时,陶小蝶老远就扬着胳膊挥起来,嗓子也亮堂:“彩霞,这儿呢!”

孟彩霞正支着车在老槐树下等,见他们过来,脸上立刻堆起笑,

麻利地跨上车,还顺嘴问刘清儒道:“铁柱,昨儿让你捎的轴承垫片,你带了没?”

刘清儒腾出一只手拍了拍裤兜,“哗啦” 一声,金属片碰撞的脆响混着车铃的 “叮铃” 声一起荡开。

“揣着呢,错不了。” 他笑着回应着,脚下蹬得的力道也稍放缓了些。

一路驶过鼓楼,又穿进交道口,路面渐渐宽起来。

穿工装的行人多了,自行车链条声 “沙沙” 地汇成一片,跟潮水似的。

他们往左拐进东四北大街,路边的副食店门口已经排起短队,

有人挎着布兜踮脚张望,竹制的菜筐在墙角摞得老高,筐沿还沾着些泥点子。

三人并排骑着,车轮碾过路面的碎石子,发出 “咯吱咯吱” 的细碎声响。

陶小蝶忽然 “噗嗤” 笑出声,脚上稍缓了些力道:“继祖那小子,昨儿下班回来嘴就没闲着,

说厂里师傅教他鞣皮子,手上沾了黑渍,搓了半天也洗不掉,倒还美得屁颠屁颠的。”

孟彩霞立马笑着接话,车把往陶小蝶这边靠了靠:“这就对喽,肯下力气学就好。

淮林跟我说,他看机器时眼睛都不眨一下,比刚去那会儿稳当多了,像那么回事儿了。”

刘清儒在前头也笑,车把轻轻拐了个小弯,避开路上一块凸起的石子: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