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没有心烦事的刘清儒(2 / 2)
孩子明面上得叫他 “大伯”,背地里却是他的亲孙子。
刘清儒家人口多,天天热闹得跟集市似的,
抢着抱孩子、陪孩子玩的人,没有十个也有八个。
刚满四十的刘清儒,头发黑亮得能照见人影,脸上的褶子都没几道,
看着就比同龄人精神不少。
每天下班跨进院门,他鞋都来不及换,撒丫子就往屋里冲,
从秦淮茹手里把孩子抢过来,蹲在地上伸着胳膊,逗着刚学会挪步的刘安盛:
“安盛,来,往我这儿走!麻利儿着!”
小安盛穿着奶奶给做的虎头鞋,鞋底纳得厚实,鞋面绣的老虎眼睛亮闪闪的,
他晃悠着小身子扑过来,刘清儒赶紧把孩子搂在怀里,糙手轻轻捏了捏孩子的脸蛋,
亲了口软乎乎的腮帮子,心里甜得没法说,嘴上不停念叨:“嚯!瞧瞧咱刘家这小子,
多精神!一岁多就会走了,长大准是个有出息的!”
许是孩子小,招人疼,秦淮茹待这孩子比亲儿子还上心。
她手巧,针脚细得跟绣娘似的,总给小安盛做合身的小衣裳,领口袖口都缝得整整齐齐,
还绣着小老虎、小兔子图案,穿上跟年画里的娃娃似的。
当然,疼孩子的不止秦淮茹一个,全家老小,就没有不把小安盛当宝贝疙瘩的。
秦京茹每次休班回家来,进院先不找别的,颠儿颠儿就往孩子屋里钻,
一进门就笑着喊:“安盛,姨姨来啦!快让姨姨瞧瞧,又长个儿没?”
说着蹲在地上,从布兜里掏出块米糕,掰成小块喂孩子,
看着孩子吃得满脸都是米糕渣子,她笑得眼睛都眯成条缝:
“慢点吃,没人跟你抢,小心噎着!”
孩子的亲奶奶陶小蝶,那更是疼孙子疼得没边儿。
只要她在家,孩子就没离过她的手。
每天天刚亮,她衣裳都没穿利索,就往后院跑,一边拍门一边喊:
“继祖,快开门!我来接我大孙子了!再不开门,我可推门进去了啊!”
家里的其他人也都围着小安盛转。
刘敬国跟刘继祖在一个厂上班,每天下班回来,第一件事就是跟几个弟弟抢孩子抱,
你拉胳膊我拽腿的,把屋里搞得跟菜市场似的,吵吵嚷嚷的,可谁也不真生气。
最让人省心的要数十七岁的刘春燕。
去年下半年,为了躲开知青下乡,刘清儒托了不少关系,跑前跑后的,
总算给她在南锣鼓巷的邮局找了个分拣员的工作。
这活儿体面,还能挣工资补贴家用,每月还能给家里多带点口粮回来。
每天早上出门,刘春燕都得跟小安盛挥挥手:
“安盛,姐姐上班去了,晚上给你带糖吃啊!”
傍晚回来,一进门准先问:“咱家安盛呢?今儿听话没?”
要是见着孩子在哭,她立马就把孩子抱起来哄:“哎哟,咱安盛不哭啊,姐姐在呢,
谁欺负你了?告儿姐姐,姐姐替你收拾他!”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着,刘清儒看着家里热热闹闹的,
抱着软乎乎的孙子,心里头那叫一个踏实。
甭提多顺心了,用他的话说:“这日子啊,过得真舒坦,啥烦心事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