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四合院里的镇宅之宝 > 第21章 杨厂长复职

第21章 杨厂长复职(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大伙儿干活的劲头更足了,车间里的号子声都比往常响亮。

1975 年夏末,厂里要盖新职工筒子楼的消息一传开,整个厂区都炸开了锅。

工人们扎堆儿往车间办公室凑,纷纷打听申请条件。

按厂里的规矩,首先得是正式职工,临时工和合同工连排队的资格都没有;

再者得在厂里干满 3 年,工作表现得说得过去,没犯过啥大错;

最关键的是家庭住房困难的优先,比如一家几口挤在小杂院,

或是家在外地、在京城没个固定住处的。

符合条件的得先往车间交申请,车间主任审完再报给行政科,

最后张榜公示三天,没异议才能拿到钥匙。

那阵子,车间办公室天天挤得水泄不通,

大伙儿攥着申请材料踮着脚盼,脸上全是急巴巴的神情。

“得嘞您呐,您看我这条件够不够?”

老张头把户口本往桌上一拍,声音都透着颤。

毕竟在那会儿,能分上宿舍可是天大的喜事。

轧钢厂的革委会这几年更是折腾得够呛。

1973 年的时候,革委会在厂里说一不二,大小事儿都得他们点头,

整天喊着 “抓革命”,动不动就耽误生产。

革委会主任李怀德更是作威作福,谁要是敢提意见,

立马扣上 “破坏革命生产” 的帽子,不少职工都受了他的冤枉气。

有回老陈实在看不下去,建议修修老化的管道,当场就被他骂得狗血淋头:

“你丫居心不良!敢跟革命路线叫板?”

老陈憋得脸通红,愣是没敢再吭声,现在想起来都让人恨得牙痒痒。

到了 1975 年,国家开始整顿工业企业,强调要恢复生产秩序,

革委会的权力就慢慢弱了,李怀德见了工人都少了些横劲儿。

1976 年文革一结束,革委会直接被解散,李怀德彻底没了往日的威风,

见了谁都低着头走,活像只斗败的公鸡。

没过多久,刚清扫完厂区主干道的杨伟华直起酸痛的腰,用袖子擦了擦汗,

望着新竖起的 “恢复生产秩序领导小组” 牌子,

粗糙的手掌不自觉摩挲着磨破边的劳动布袖口。

这位在文革中被撤销厂长职务、发配打扫卫生整整十年的老厂长,

衣领里还别着支磨得发亮的钢笔 —— 十年间无论扫雪还是清灰,从未离身。

“杨厂长,厂部让您去一趟!”

传达室老张头的喊声穿透厂区的机器轰鸣,语气里藏着难掩的激动。

杨伟华愣了愣,随即攥紧了扫帚,脚步虽慢却稳,

膝盖处的旧伤让他每走一步都得顿一下。

此时的轧钢厂,革委会解散后留下的权力真空正亟待填补,

而在 1975 年国家全面整顿期间,

中央已明确要求 “对绝大多数被关押受审查者予以释放安置”,

这为杨伟华的复职埋下了伏笔。

几天后的全厂职工大会上,上级派来的组织干事展开平反决定:

“经查实,杨伟华同志在文革中遭受的迫害纯属诬陷,现恢复其厂长职务,即日履职。”

话音未落,车间主任们率先鼓起掌,老工人们眼圈发红 ——

他们还记得 1966 年杨伟华被揪斗时,仍梗着脖子争辩 “炼钢炉不能停”;

更记得这十年里,他扫过的车间总能保持最干净的操作台,

路过的技术员常能收到他悄悄递来的设备改造草图,纸角都被磨得发毛。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