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四合院里的镇宅之宝 > 第28章 刘清儒的回家路

第28章 刘清儒的回家路(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再往前骑,就到了雍和宫附近。

六十年代的时候,这一片的墙皮都掉得差不多了,砖缝里长着半人高的野草,

门口也没多少人,冷清得很。

现在墙根下倒多了几个影子,都贴着墙根儿缩着,眼神不住往街口瞟,跟做贼似的。

有个汉子蹲在树后,面前摆着块旧布,上面摊着几把炒瓜子,手指不停摩挲着布边,

紧张得不行;还有个修鞋的老头,低着头锉鞋跟,锉得 “沙沙” 响,

耳朵却支棱着听动静,生怕错过啥。

最靠边的墙根儿下,有个老太太坐在小马扎上,怀里揣着个竹篮,篮口用布盖得严实。

见他骑过去,老太太才飞快掀起布角,露出里面几个红透的西红柿,压着嗓子问:

“要西红柿不?自家种的,沙瓤的,甜得很!”

刘清儒下意识往街口瞥了眼,没见着戴红袖章的,才放慢车速 ——

这年月私下卖东西可不敢张扬,弄不好就被扣上 “投机倒把” 的帽子,

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他瞅着那西红柿,想起六十年代物资紧俏的时候,买西红柿都得凭副食本,

一家一个月就那么几斤,孩子们馋得直舔嘴唇,拿到手都舍不得吃。

现在虽说能私下买到,可谁也不敢明着吆喝,都跟耗子似的。

心里琢磨着要不要买几个回去,秦淮茹爱吃西红柿炒鸡蛋,要是她在家,

晚上就能给她露一手,让她高兴高兴。

可又怕刚停下就惹来麻烦,脚底下一使劲,车子又往前滑了过去。

过了雍和宫,路就开始往胡同里拐,柏油路变成了青砖铺的路,

自行车轱辘压在上面 “咯噔咯噔” 响,倒也有股子意思。

这路比六十年代平整多了,那会儿青砖缝里全是泥,下雨后滑得很,

稍不注意就摔个屁股墩儿。

现在居委会的人常来扫,砖缝里也就落些树叶,干净多了。

他的新自行车胎纹深,走在青砖路上也稳当,不像以前那辆旧车,

胎都快磨平了,下雨走这儿总打滑。

路边的四合院门口,挂着 “光荣之家” 牌子的比以前多了,

红漆牌子在太阳下亮闪闪的。

有的院门口还摆着几盆月季,花瓣上沾着水珠,看着就精神 ——

六十年代哪有这闲心养花,那会儿能把日子过下去就不错了,谁还顾得上这些?

快到南锣鼓巷的时候,刘清儒放慢了车速,打眼瞥了眼四周。

六十年代这一片全是低矮的土坯房,房顶上的草长得比人还高,风一吹就晃。

现在不少土坯房都改成了砖瓦房,房檐下还搭了晾衣绳,挂着蓝布褂子、花衬衫,

风一吹飘起来,像一面面小旗子,热闹得很。

路边有几个半大的孩子,光着膀子在胡同里追跑,手里拿着用铁丝弯的弹弓,

嘴里喊着 “抓蜻蜓去喽!”,笑声传得老远。

这光景倒跟六十年代差不多,就是孩子们的衣服比那会儿干净多了,

不像以前,补丁摞着补丁,洗得都发白了还在穿。

他捏了捏新自行车的车闸,“吱呀” 一声,刹车还挺灵。

这要是换了以前那辆旧车,刹车早松了,得提前老远就减速,不然根本停不下来。

骑着车拐进南锣鼓巷的时候,日头已经西斜到房顶上了,把影子拉得老长。

巷子里的老槐树比六十年代粗了一圈,树荫把半个巷子都盖住了,凉快得很。

巷口拐角处,一人蹲在自家门洞里,面前摆着个木箱子,盖着块厚布,

见人路过就飞快掀开一角,露出里面用棉被裹着的冰棍,

压着嗓子喊:“冰棍儿!五分一根!奶油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