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90年代大案系列 > 第342章 上海“8·10”命案侦破纪实

第342章 上海“8·10”命案侦破纪实(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一名叫冯守安的旅客在熟睡中遭电击,但因惊醒大叫,凶手仓皇翻墙跳河逃逸,冯守安幸免于难。

王学仁立即赶赴嘉善,当拿出模拟像时,冯守安如同电影《追捕》中的真由美一般肯定地指认:“就是他!”然而,后续排查的嫌疑人指纹均对不上。

此后,类似的电击案在江西上饶、九江等地接连发生,造成三死一伤的惨剧。

凶手作案手法如出一辙:选择旅馆合住房间,用电击头箍作案,劫取财物后使用化名(如“陈志伟”、“李明春”)登记并潜逃。

笔迹鉴定确认系同一人所为,但凶手身份成谜,侦查工作陷入僵局。

尽管1983年10月王学仁被调往公安院校任教,但他从未放下此案。他移交的案卷材料厚达二十多本,涉及全国三百多名嫌疑对象。

在校期间,他时常打电话回原单位询问进展,一有线索便请假参与调查。1990年,他终于调回刑侦总队,更加全身心地投入此案。

直至1995年春天退休,他的足迹已遍布全国27个省市,行程超过10万公里。退休后,他仍密切关注各类电击案报道,剪报贴满了笔记本,誓言不擒凶徒,死不瞑目。

转机出现在2012年4月18日。上海市局刑科所的指纹工程师刘志雄,运用先进的指纹比对系统,成功比中了31年前现场提取的一枚指纹——它与江西省一名有抢劫前科的案犯艾红光的指纹吻合!

4月19日,由刑侦总队一支队万宗来、李臣和静安分局姜东强等七名侦查员组成的抓捕组,立即驱车奔赴江西鹰潭。

经过周密摸排,获悉艾红光可能在东乡县某高铁工地打工。抓捕组星夜兼程,在当地警方配合下,对拥有上万名工人的庞大工地展开了秘密搜寻。

4月22日凌晨,通过不懈努力,终于锁定艾红光的具体位置。

清晨,抓捕行动开始。便衣民警以项目部检查为名,逐个工棚排查。当一名头戴草帽、手拿茶杯、皮肤黝黑的六旬老汉出现时,万宗来一眼认出其轮廓与模拟像极为相似。

民警们如猛虎般扑上,迅速将其制服。“我们是上海来的警察!”——这句话让艾红光瞬间放弃了抵抗。

然而,审讯过程异常艰难。艾红光起初只承认一些小偷小摸,对命案矢口否认,甚至试探性地谎称在“金山地区电击过人但未致死”。

已退休的老预审专家周国雄被请回参与审讯,同样退休多年的王学仁则在监控室密切关注。

王学仁当即指出:“他在撒谎!金山从未发生过此类案件,他是在试探我们掌握多少底牌!”他敏锐地回忆起浙江嘉善那位幸存的被害人冯守安。

这一关键信息打破了僵局。侦查员火速赶往嘉善,找到了时年83岁但精神矍铄的冯守安。

老人戴上老花镜,仔细辨认照片后,激动地指认:“就是他!他电我之后,是跳窗翻墙,外面是条河,他跳河跑的!”这个唯有真凶和被害人才知的细节,成了攻克艾红光的利器。

面对确凿证据和精准提问,艾红光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2012年4月23日下午,在被押回上海15小时后,他终于交代了以上海“李义清”身份犯下的罪行。

又经过20天的反复较量,在同年5月15日,他最终对在上海、江西上饶、江西九江制造的三起致死电击案和浙江嘉善一起未遂案供认不讳,承认所有化名均系其一人所用。

至此,这桩悬置31年、造成三死一伤的特大系列电击杀人抢劫案宣告侦破。埋藏在艾红光心底半辈子的秘密被彻底揭开,他坦言31年来噩梦不断,交代后反而感到“心里轻松了”。

2013年,艾红光被依法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这场跨越了新中国刑侦事业不同发展阶段、凝聚了几代刑警心血的漫长追凶,最终印证了“法网恢恢,疏而不漏”的古老箴言。

对于一生牵挂此案的王学仁而言,这份迟到了三十一年的正义,终于让他了无遗憾。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