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章 津浦线无名尸案侦破纪实(2 / 2)
侦查员立即在蚌埠布控,旅馆循环簿被集中审查,车站码头都有便衣蹲守。最终查明这个嫌疑分子是涡阳人郭德营。
但当侦查员辗转涡阳、阜阳,最后在河南固始找到此人时,却发现他虽有相似疤痕,但案发时确有不在场证明。
线索断了。
类似的挫折接踵而至。宿县、固镇、徐州先后上报的21个可疑对象都被排除;
调查的一百多名失踪人员无一与死者特征吻合;劳改农场在逃犯中也没有发现相似人员。侦破工作陷入僵局。
转机往往出现在坚持之后。专案组决定调整侦查方向,从查证遗留物入手。死者那条带拉链的裤子成为突破口——这种款式在当地极为罕见。
11月4日,在连云港一个水果摊前,侦查员偶然发现三个青年穿的裤子与死者的一模一样:
同样的暗袋,同样的拉链设计。这三个温州永嘉青年解释说,这是温州地区的特色款式,外出做生意的人怕被偷,特意在口袋装拉链。
新的线索让专案组立即南下温州。在当地公安机关配合下,侦查员带着衣物样品走遍温州七县。
1977年初春,平阳县望里公社传来消息:马鞍大队青年林淑春自去年五月外出补鞋后失踪至今。家属辨认衣物后失声痛哭,确认死者就是林淑春。
据最后见过林淑春的同乡黄乃森、石岳昌回忆,去年6月15日,林淑春在南京车站带着一个穿草绿色军裤的中年男子来找他们,高兴地说把自己的补鞋机以220元卖给了这个人,要跟着去取钱。
那个买主自称海军退伍军人,长方脸、黑皮肤,左额有疤,挎着黄帆布包。他们买了到镇江方向的六角钱车票,说下车还要坐一块多钱的汽车。
侦查员立即带着补鞋机照片在南京郊区展开排查。在江宁县长江公社,群众反映不务正业的汪信海去年六月曾带个年轻人回家,说是买了他的补鞋机。
两天后两人同去嘉山,四天后却只有汪信海独自返回。经辨认,汪信海家中的蓝色补鞋机正是林淑春之物。
此时汪信海因另案被关押在看守所。审讯初期,他百般狡辩,声称浙江青年早已回家,否认去过嘉山。
但当侦查员出示血裤、补鞋机等物证,并宣读其妻子证词后,这个狡猾的凶手终于崩溃认罪。
原来,汪信海常年招摇撞骗。1976年6月,他在南京车站偶遇林淑春,见其补鞋机顿生贪念。
他将被害人骗至家中,假意亲近,互换衣服,随后以取钱为名将林骗至嘉山。6月21日清晨,二人在石门山附近铁路边行走时,汪信海趁其不备,举起石头猛击其后脑……
这起跨越五省十二市、行程三万里的无名尸案终于告破。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杀人犯汪信海最终被依法严惩。
而侦查员们历时十个月的艰苦追凶,也见证了中国刑侦工作者对正义的执着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