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陈寨烟火(2 / 2)
王头生听了,火急火燎赶回去。
迎面又走来一骑马的妇女,正是女子突击队队长杨桂芝,从身边疾驰而过。
李太真羡慕道:“杨队长真威风!”
那干事笑道:“但她们也很辛苦,听说突击队这会在几个县帮着孤寡老人收麦,累的很。”
两人巡视了几个安置村,回到高岗镇。
高岗镇位于伊水河畔。
正西是洛阳,正东是鲁庄、任庄大道。
东南直通轩辕关,过了关便是登封地界。
高岗镇被流贼焚了一空,到处是残垣断壁,福王府的田庄别院也遭了劫掠破坏。
砖木被幸存的村民拿走烧火补墙,被拆的更是破败不堪。
三月里被农会纳入实际控制地盘,开始经营。
一个月多间,盖起了一些简易铺面,并吸纳商贾入驻。
凡入驻者,免除一年税收及房租。
可基础建设还是太差,偃师县农会会长高有书急的口角冒泡。
没办法,除了巩县、密县、登封,这三个县周会长经营已久,属于畿县。没得比。
但新入农会的新郑县、嵩县、偃师县、孟津县,四个县会长都在暗自较劲比拼。
一句保民,那是开玩笑的吗?
没钱,没粮,拿什么保?
粮从哪来?
现在本地人的粮也都短缺,还需到杂货店里购入一些才能活过青黄不接时。
但外来流民,全靠从杂货店购粮。
杂货店的粮,也是从保民商行进货。
钱从哪来?
这正是各大县会长比拼的重点。
他们也不会像无头苍蝇般瞎摸索,这些农会都有手册,教导如何招商引资,盘活本地市场。
可纸上谈兵容易,想拉到商贾太难。
偃师县农会会长高有书、偃师县知县夏士誉、商务堂知事、保户堂知事等人,陪同一个富商,如同群星拱月,此刻正在高岗镇纸上画饼。
高有书笑道:“陆员外,如今我农会已与朝廷休战,过几天你便可见塘报,战乱不用考虑,只需在此处投入本钱,由农会批地,盖上个几十间铺面,可是躺着数钱呐。”
一旁的夏士誉嘴角直抽抽,几十间,你可真能忽悠。
夏士誉指着康庄大道上一个货夫,问道:“伙计,从哪来的?”
登封县丁香集货夫杨有根累的气喘吁吁,见这知县穿着朝廷官服竟和自己农会的人混在一起办事。
不过也见怪不怪了,他指着自己的板车:“俺是丁香集的,来帮福民制酱厂送货。”
陆员外疑问:“丁香集在哪?”
偃师县商务堂知事笑道:“陆员外,丁香集是登封东的大镇,距这里要有七十多里。他这一趟挣不少钱,路可不近。”
怀庆府的陆员外听了大惊:“七十多里?还拉这么多货?那岂不是要跑一天?”
杨有根摆了摆手,得意道:“这位员外,咱们这里都是好路,我可是登封的老把式,跑过来,不过半天。”
“半天!”陆员外今天震惊了一天了。
高有书见他被震惊道,哈哈大笑:“不仅路好,我们的车也好。怎么样陆员外,俺周会长可是特别讲诚信,你哪怕到朝廷地盘打听也行。”
杨有根见这些会长又开始吹嘘,笑了笑,把酱卸到保民商行的仓库。
“主事,我可不能空车回去!看给我捎带些什么。”
“有从宜阳送来的煤,还有刚下来的油菜籽,对了,还有从南边嵩县水路送来的铅锭。你可送到丁香集商行仓库”
“煤不拉!”杨有根吐槽:“油菜籽来点,铅锭少一点。”
杨有根在路边小摊买了几个炊饼。
“伙计,茶水、面汤要不?”
杨有根举着自己的水壶:“自备,我这可是保民牌的铁壶。”
小摊主笑了笑,指了指自家幌子:“保民鱼面”
“……”杨有根无语,你他娘一个卖面鱼汤的保什么民!
这些小摊贩也是的,保民那是周会长的牌子,现在路边卖野菜的也保民,送豆腐的也保民,他娘的摆摊算卦打的也是保民算命的幌子。
什么牛鬼蛇神都说自己保民。
周会长也不管管。
他吃饱喝足,拉起板车,大喊一声:“保民货运行,丁香集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