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龙门石窟(1 / 2)
龙门客栈紧靠伊河,晚霞普照宽阔河畔,多彩变幻。
有一长须商贾听着外面社兵们没有了动静,不禁叹道:“世道艰难啊,出门做生意,防着山贼,躲着流贼,讨好帮会,打点衙门,还要给这周贼交税,这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
隔壁桌姓何的商贾听到,忙劝说:“塘报不是说巩县周贼已被招安了么,如今是周同知了。”
“唉,别管周同知,周会长,反正都一个样,这世道,官好不到哪去,贼也好不到哪去。”
掌柜的听到,慌忙来桌前劝说:“客官,小心隔窗有耳啊。”
不远处方桌围坐了刚进来的七八个青年富商,其中一人正是周怀民,他道:“我听说农会不因言获罪,为何不让大家说?”
有一个戴着草帽的商人道:“像我们这些行走小贩,士农工商四民之末,地位低下,奸伪之业,不过是为了糊口罢了。所以出门在外,小心行事总是好的。”
张天寿和随行三四人,喝了几口凉茶,大为爽快,插话道:“像俺栾川,多山少田,全靠在大山里伐木采货,来这里卖,换点粮米回去,没有商,俺岂不是要饿死?”
掌柜道:“但民以食为天,国以农为本,重农抑商。咱们在书生眼里,皆是唯利是图,逐利之人,历朝历代都是这样。”
周怀民道:“我倒以为,工商皆本。田地生养万物,但若没有工,则棉不成衣,丝不成绸,泥不成瓷,木不成屋,铁不成锄,你我还是茹毛饮血、巢居穴处的野人。若没有商,像这位大哥所说,山民多木少粮,岂不是要饿死?”
何掌柜惊异,拱手道:“阁下高见,不知怎么称呼?哪里来的?”
周怀民拱手回礼:“巩县黄记。”
身边黄必昌正夹着盐焗杏仁,不禁乐了,杏仁掉在桌上。
众人听了都比较吃惊,这是来自周贼老家的商贾。
“哦?我听说过巩县有周记,有闫记,周会长的保民号,还有这厂那厂,黄记倒没听过。”长须商贾探身问道,“我听闻你们那周会长,是个喜商之人,从这龙门镇就看出来,有些门道。你可认得周会长?”
周怀民笑道:“我们做的小买卖,贩点粗瓷,和闫记、保民号不能比。和周会长见过几面。阁下是哪个商号?贩运什么的?”
长须商贾忙拿出一名帖送来,言道:“我名程孝耕,南阳府南召县人,做的山货生意,之前伏牛山贼寇猖獗,商路断绝,一直没来,前些天听说,贼寇马光玉大败于嵩县知县,剩下的喽啰听到嵩县分田,又留下大半,马光玉也再不拦道劫掠,这才再来洛阳,没想到这里已然和之前大为不同。”
此时天色已暗,掌柜的开始在大堂内点灯。
周怀民接过,借光细看。
这名帖做的还挺有讲究,靛蓝暗纹布理,内书名氏、所贩运货单,原来是个蜡漆商。
南阳南召县,多产蜜蜡、黄蜡,漆。
“程掌柜,你们那边有没有成品蜡烛?”
“有,我们那不少家户都做,我也到各村收蜡烛贩运。”
“还有没有其他物产?”
“有石青,但矿石压车,路又不好,利润太低,不好贩运。”
石青,就是蓝铜矿。可作为铜矿石来提炼铜,也用作蓝颜料。
总务院黄必昌道:“我记得黑石关布染厂,需要这种,你可以去看看,如果他们要的多,你购买几十辆北林板车厂的新式板车,捎带运货过来,还是赚的。”
程孝耕自己的货贩运到南阳,本地商人太多,卖不上价,运到襄阳,那边流贼肆虐,官军正来回厮杀,怕是一去不回,汝宁府山路太多,运输成本高。
只有这洛阳,附近一带大城,瘸子里挑将军,如今还算平稳,而且有伊河水路,能走一段。
本来想着要去洛阳,但来到这龙门镇之后,发觉东边反贼农会一带的商业更为活跃。
他听了本地人点拨,心里惊喜,赶忙做谢。
周怀民道:“可以把货单送到巩县农会的商务院,商务院若需要你的货,他们会和你联系的,你在杨家庄租一个会馆,留一人传递买卖消息,比你四处奔波省钱便利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