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6章 小聪明与大智慧(1 / 2)
连续三天的鏖战,刘清明终于在下班前,敲下了最后一个句号。
初稿,完成了。
他长长地吐出一口气,感觉整个后背都僵硬了。他拿着那份还带着打印机余温的材料,径直走向了部长办公室。
整个全国防指的核心组,都笼罩在一种紧绷的氛围里。
疫情的阴云没有丝毫消散的迹象。
确诊病例的数字,一天比一天刺眼。
日渐增加的死亡病例,也像一块块巨石,压在每个人的心头。
作为防治组的负责人,卢东升的日子并不好过。
刘清明敲门进去的时候,卢东升正对着电话,嗓音里透着一股子深深的果决。
“……一切都听专家的,我们不建议在这种情况下复课。”
“儿童的免疫能力还不完善,一旦感染,后果不堪设想。”
“我不要伤亡数字,我只要稳定。”
“再公布一批防治药物,并保证药品供应,全市所有药店实行按需分片购买,欢迎举报。”
“对,我们会请新闻媒体监督。”
“就这样吧。”
刘清明站在门口,本想先退出去。
卢东升却看到了他,抬手朝办公室一侧的沙发指了指,示意他坐下等。
刘清明便依言在沙发上坐下,静静等待。
电话挂断,卢东升靠上宽大的椅背,整个人仿佛都陷了进去。
他抬手用力按了按眉心,动作间满是无法掩饰的疲惫。
“小刘,你自已倒水吧。”
刘清明当真自已起身,从饮水机里接了杯温水。
卢东升也站起身,拿起自已的搪瓷杯,走到沙发前。
但他没有坐下,只是站在那里,看着窗外灰暗的天色。
“科研组那边,对于特效药的研制陷入了瓶颈。”
他的话语里带着一丝沉重。
“他们与世卫组织破。”
“我们面临的形势,与你之前的估计,不谋而合。”
卢东升转过身,看着刘清明。
“小刘啊,我现在发现,清江省的建议,或许才是我们最正确的选择。可惜呀……”
一声叹息,包含了太多复杂的情绪。
刘清明捧着水杯,平静地说:“我们已经做得够好了。您还想听我的建议吗?”
卢东升的注意力被拉了回来。
“当然。至少目前为止,你的所有建议,都没有出过错。”
刘清明组织了一下语言。
“我建议是,保持目前的防控举措。最迟到四月底,就会迎来一个转折点。最迟到六月,我们就能取得阶段性胜利。”
卢东升的动作停住了,他有些不敢相信地看着刘清明。
“这么快?”
他的反应很真实。
“我以为,至少还会持续一年,甚至两年呢。”
刘清明解释道:“我一直跟着专家组,听到他们在交流中,提出的一些观点。虽然目前看似依然凶险,但增速已经放缓。按照他们严格计算得出的曲线,差不多就是我以上的观点。”
卢东升追问:“为什么专家团没有直接提出来?”
“样本还不够充分,”刘清明说,“他们是想再等等。”
这个解释合情合理。
卢东升紧绷的身体,明显松弛了一下。
“如果是这样,那就太好了。”
刘清明又补充了一句:“还有一个佐证。比我们更早发现疫情的临海省,已经有了明显的放缓,也从另一个方向证明了这个判断。”
“材料在你那里?”
“在专家组手里,供他们做比对。明天我去问问,能不能拿出一个初步结论来。”
“好!”卢东升点头,“明天我等着你的汇报。”
压在心头最大的石头似乎被撬动了一丝,卢东升的心情放松了许多。他的目光落在了刘清明手里的那份材料上。
“你今天来找我,不是为了防疫的事吧。”
刘清明坦然承认:“部长英明。我最近趁着事情走上正轨,干了一些本职工作,想向您请教一下。”
卢东升脸上露出一丝笑意。
“你在全国防指工作期间搞开小差,还敢拿到我面前,不怕我批评?”
刘清明也笑了:“您批评吧。”
卢东升笑着摇了摇头,终于在他旁边的沙发上坐了下来。
“你工作干得很好,我批评你做什么。说吧,我也正好想换换脑子。”
刘清明将材料递了过去。
“那您帮我看看这份材料,有什么不妥之处。”
卢东升接过材料,首先看到的是标题。
题目过于专业,他却没说什么,直接翻开了里面的内容。
刘清明给他看,自然不是为了让他解答专业问题。
这一点,卢东升心知肚明。
他一目十行地翻看着。
所有专业的技术参数和论证,他都直接跳过,只看当中的行为逻辑和战略构想。
这一看,就让他看得入了神。
这根本不是一份单纯的技术报告。
这是一套完整的商业谈判策略和行业前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