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民间鬼狐传 > 第505章 奇闻增文化识,知识心中沉淀

第505章 奇闻增文化识,知识心中沉淀(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叶婉儿指尖轻捻,铜钱从布包中滑出,落在石桌上发出一声轻响。夕阳余晖掠过刻纹,那三重弧线环绕一点的图案泛起微光,像被唤醒的记忆。

“锁链声。”她开口,声音不高,却让陈智和憋宝人同时抬眼,“昨夜神罚降临时,我听见了——不是幻觉,是真有鬼差拖着铁链走出门来。”

陈智眉头一动,立即翻开随身携带的笔记。纸页已有些发皱,上面密密麻麻记着这些日子遭遇的异象:银光渗石门、怨灵匣爆燃、雷种震颤……他迅速翻到空白一页,提笔写下“狐仙庙现阎罗殿”八字,随后按老人讲述的时间顺序梳理:钟自响三十六下,雾起,黑门浮现,百鬼穿行,庙毁留刻,禁口代传,七月半供钱。

“流程完整。”他低声道,“这不是偶然事件,是有始有终的一次‘开启’。”

憋宝人没说话,只将画册残页与拓片并排铺开,再把铜钱置于中央。三者纹样完全一致。他用指甲沿弧线轻轻划过,忽然道:“这不是诅咒符,也不是镇压印,是标记加方位的复合结构。我在中原见过类似的——刻在古墓外围的引路碑上,用来标示阴脉交汇点。”

他顿了顿,声音沉了几分:“这枚铜钱,可能是信物,也可能是钥匙。更可能,是测试。”

“测试?”叶婉儿问。

“只有能看见异象的人,才会注意到它。”憋宝人看着她,“老人说‘只有见过的人,才会被它选中’。我们拿到了铜钱,说明我们已经被标记了。”

陈智笔尖一顿。他想起灯笼摊主回避的眼神,香火铺里那三枚排列异常的铜钱,还有面具裂开时那一丝凉意。一切并非巧合,而是层层嵌套的筛选机制。

“岛国这套传说,表面上是民间怪谈,实则藏着严密逻辑。”他说,“他们不写,不刻,只口述,是为了防止信息扩散?还是为了控制知晓者的数量?”

“都不是。”憋宝人摇头,“是为了保持‘纯净’。口传的故事不会被篡改,也不会被遗忘得太快。它像一种仪式,年复一年提醒活着的人:那扇门真的存在,而且不能碰。”

叶婉儿沉默片刻,忽然闭目,指尖贴上腕间雷种。那里仍有余温,像是封存了一段未读完的画面。她轻声道:“破阵时,我曾短暂窥入神罚缝隙……里面没有光,也没有尽头,只有无数扇门浮在黑暗中,每扇门前都站着一个人。”

她睁开眼:“我不确定那是过去,还是未来。但我知道,那些人,都是守门人。”

空气凝了一瞬。

陈智手中的笔缓缓放下。他原本以为“守门人”只是个象征性的称呼,现在却发现,它可能是一个真实存在的群体——世代监视通道动静,阻止不该开启的东西再次出现。

“所以铜钱不是祭祀用品。”他说,“是资格认证。谁拿到它,谁就成了下一个守门人候选。”

憋宝人点头:“供奉不是祈福,是交接。每年七月半放一枚铜钱,等于在问:还有没有人看得见门?还有没有人愿意承担这个责任?”

三人陷入静默。

远处街市依旧喧闹,孩童追逐嬉笑,小贩吆喝声此起彼伏。可此刻听来,仿佛隔着一层看不见的屏障。他们不再是旁观者,而是已被卷入某种古老秩序的参与者。

“我们之前以为,打败高手、封印神社就算结束了。”陈智低声说,“但现在看,那只是一道前菜。真正的核心,一直藏在这类故事里——关于门,关于通道,关于谁该守住边界。”

叶婉儿伸手,将铜钱重新包好。她的动作很慢,像是在完成某种仪式。布料裹紧的瞬间,她感觉到一丝微弱的震动,转瞬即逝。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