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0章 双喜临门!大将军王!(1 / 2)
元宵佳节的应天府,细碎雪花如柳絮般飘落,却被满城的喜庆红意暖得消融在半空。
从午门到奉天殿,红绸缠绕着廊柱,宫灯高悬于檐角,连汉白玉栏杆上都系着喜庆的彩结;燕王府外,百姓们自发搭起了观礼台,孩子们举着糖葫芦挤在最前排,踮着脚尖盼着迎亲队伍;秦淮河面上,水师战船列成整齐的方阵,船舷上悬挂的红灯笼倒映在水中,随波荡漾成一片流动的红海。
吉时一到,迎亲队伍的锣鼓声从皇宫深处炸开,瞬间传遍京城。
朱高炽骑着披红挂彩的白马走在最前,大红喜服衬得他面色红润,胸前那枚马皇后亲手挑选的和田玉双鱼佩,在阳光下泛着温润光泽。
他虽仍时不时皱下眉,想起未看完的美洲矿场图纸,可嘴角却难掩笑意——马蹄踏过青石板时,百姓们的欢呼声浪一波高过一波,连雪花落在肩头都觉得暖意融融。
朱雄英紧随其后,他的喜服按储君规格绣着五爪蟒纹,腰间玉带镶嵌着东珠,目光扫过人群时,满是皇太孙的沉稳与气度,只是在与朱高炽对视时,才会露出几分同龄人的默契笑意。
迎亲队伍抵达皇宫时,奉天殿前早已肃立着文武百官与宗室诸王。
礼部尚书手持礼单,高声唱喏着婚礼流程,声音透过寒风传遍广场:“吉时已至,新人入殿——”
朱高炽携张氏、朱雄英携苏氏,踩着红毡缓缓步入奉天殿。
殿内烛火通明,数百盏宫灯将大殿照得如同白昼,马皇后坐在观礼席正中,身上盖着绣着百子图的锦毯,见新人进来,眼中瞬间泛起泪光,却笑着拍了拍朱元璋的手;朱元璋身着龙袍,神情庄重,目光在两个孙儿身上停留许久,才缓缓点头。
大婚典礼按储君规格举行,繁复却井然有序。
赞礼官唱“拜天地”,两对新人并肩躬身,青石板上的积雪被衣摆扫落,却丝毫不减仪式的庄严;唱“拜高堂”,朱元璋与马皇后端坐于上位,接过朱高炽与朱雄英递来的清茶,茶汤氤氲的热气中,马皇后轻轻抚摸着孙儿的手背,低声叮嘱“往后要相互扶持”;唱“夫妻对拜”,张氏与苏氏屈膝行礼时,头上的凤冠霞帔轻轻晃动,殿内响起阵阵祝福的掌声,连素来严肃的老臣们都露出了笑容。
就在众人以为典礼将在“送入洞房”的唱喏中结束时,朱元璋突然抬手,示意赞礼官暂停。
殿内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龙椅上,连朱高炽都停下脚步,疑惑地看向祖父。
朱元璋缓缓起身,目光扫过殿内百官,声音沉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今日既是皇孙大婚之喜,朕还有一事要宣布——废除朱高炽燕王世子身份。”
这话如惊雷般炸响,殿内顿时一片哗然。
文武百官面面相觑,诸王也纷纷露出惊愕之色——燕王世子之位乃是祖制所定,为何会突然废除?
朱高炽更是愣在原地,手指下意识地攥紧了喜服下摆,心中满是茫然:老逼登这是什么意思?难道自己哪里做错了?
朱元璋却没理会众人的震惊,继续开口,语气中带着回忆与赞许:“诸位且听朕说——当年高炽研制雪糖,让大明百姓冬日有了甜味;造出水泥,让北方城池固若金汤;烧制琉璃,让皇家建筑焕新颜……后来他在江南开办工业区,引商贾投资,一年为朝廷增收三百万两白银,这才撑得起洪武朝的北伐战事,让将士们有粮吃、有衣穿。”
“当年辽东战事吃紧,他与雄英亲赴战场,冒着箭雨勘察地形,连夜制定破敌之策,最终逼降纳哈出,平定辽东之乱,让大明北疆安稳至今;也是他提议远征倭国,开拓东海贸易,短短两年便让东海商路成为朝廷重要财源,财政收入翻了一番;而后,他率军北伐,奇袭捕鱼儿海,生擒北元大汗,瓦解北元残余势力;同年冬,又奔袭千里,在漠北生擒瓦剌伪汗,让草原部落尽数臣服;去年,他又领兵平定安南,布局南洋贸易圈,让大明商船能直达吕宋、爪哇……”
朱元璋一桩桩、一件件细数着朱高炽的功绩,每说一句,殿内的寂静便加深一分。
百官们渐渐收起惊愕,眼中露出敬佩——这些功绩他们虽早已知晓,却从未想过竟全是眼前这位年轻殿下所立,且桩桩件件皆是关乎社稷的大功劳。
朱高炽站在原地,听着祖父的话,过往的辛劳与奔波如潮水般涌上心头,眼眶微微泛红,却仍不敢相信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这些年,高炽立了如此多社稷之功,朕却一直未予重赏,”朱元璋的声音陡然提高,目光落在朱高炽身上,满是期许,“今日大喜之日,朕决意:册封朱高炽为大将军王,世袭罔替!兼任中军都督府左都督,掌天下兵马!”
“轰——”这句话彻底点燃了奉天殿,百官们再也按捺不住,纷纷抬头看向朱高炽,眼中满是震惊与敬畏。
朱高炽本人更是如遭雷击,呆立在原地,嘴唇动了动却发不出声音——掌天下兵马?还是世袭罔替?
这可是连朝中老将都未曾拥有的权柄,老朱竟如此信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