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修真 >大明:七岁熊孩子,老朱求我登基 > 第362章 不一样的皇城

第362章 不一样的皇城(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然后以最快的速度赶往皇城,生怕自己去晚了,股份再次销售一空。

当然,这种事情,在整个大明境内,并不是一个特例。

要是没有京西煤矿股份分红的事情发生,山西煤矿股份的售卖,也不可能会火爆到此等程度。

事实证明,朝廷并不是在圈银子,而是让这些勋贵们实打实的获得了好处。

面对真金白银的利润分红,饶是思想顽固的勋贵们,也彻底向皇孙朱雄英折服了。

随着海量银子的投入,大明境内的铁路铺建的越来越多。

从皇城前往各地的铁路,也陆陆续续竣工了。

如此一来,原本就异常繁华的皇城,如今变得更加热闹了。

以往,外出经商的商人们,每一次出行都有着一个周期性。

其次,每一次出门经商的时候,更是相伴着巨大的危机。

毕竟,谁都无法保证,自己出行的一路上,是否会遭遇到预想不到的突发状况。

甚至有些时候,能够平安回归就已经算是命大了,更加不要说赚多少银子了。

当然,有些规模不小的商队,在出行的过程中,安全性会相对高一些。

但是,人多也就意味着开销会更大一些,从而导致利润的减少。

随着铁路的开通,越来越多的商人纷纷涌入皇城。

而那些有胆识且有生意头脑的小商贩,纷纷将自己城池中的特色小吃带到皇城之中。

至于这些小商贩能够进入皇城做生意,皇孙朱雄英功不可没。

要不是皇孙朱雄英将户籍制度改革了,这些百姓们直到老死,恐怕也没有胆子离开自己的封地。

当初皇帝朱元璋主掌朝政时,为大明所有人都分成了各种职业中的一员。

也被称之为户!

并且还是那种子承父业,永世不变的制度。

比如说这个人是个农民,那么他的子嗣自然而然就是农民。

若是这个人是个懂得手艺的工匠,那么他的子嗣就只能是工匠。

当然,这个人的儿子要长大成人后,才可以将父亲手中的户籍接到自己的手中。

只是这种制度,在大明初期的时候,还算勉强能用,因为大明初期的时候,所有资源都是比较稀缺的。

无论是工匠,还是懂得一些手艺的人,生活都算不错。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制度的坏处便提现了出来。

因为户籍的限制,无论这个人多么有才华,最终都会被埋没在世间。

所以,朱雄英在推行一条鞭法的时候,便取消了户籍的限制,准许流民自行谋生。

只要不是作奸犯科,不做违法的事情,朝廷就不会管你,想去哪里都行。

但离开家乡之前,一定要去乡里做一个报备。

然后携带自己的户籍证明,便可以走了。

而这些勇于外出闯荡的人中,自然不会缺乏头脑精明的人。

虽然不如行脚商人那般,将生意做到各地,却也能够凭借自己的手艺,在皇城之中谋生。

而这些外来谋生的百姓们,见识过皇城的习俗后。

赫然发现,皇城之地,竟然没有自己家乡的美食。

于是乎,各地的美食纷纷在皇城中出现。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