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章 毒方首议(2 / 2)
“卫所改制这件事,已经酝酿调研了这么久了,各地总兵都开始给朕上书了,说什么军心动荡。你们几个参谋都是些什么看法,隆徽,你先说。”
吴阿衡愣了一下,这个事我不负责啊,不是孙百雅在统筹吗?
“臣觉得,臣觉得还是要慎重的。南直和山东现在都有各种问题,沿海的备倭所,臣这边收到的意见是,他们其实不想种地,出海打渔都比种地赚得多,尤其是福建的几个卫所。”
朱慈炅不经意间听到了重点,忍不住抬头。
“南直山东都有什么问题?”
吴阿衡略显意外,是哦,他知道的小事应该没有人会告诉皇帝,不过吴阿衡并不觉得是什么大事。
“庐州、安庆那边有几个案子,地主提前在名义上把地卖给了自家佃户,然后改造成皇民农庄时
收地的补偿款,最终还是地主拿了,分地的原来佃户依然还是要给地主交租,承担杂役。有人在邻村听到宣令的政策宣传,然后回村闹事,有的地方,甚至闹出了命案。
山东那边,以为只需要贿赂卫所指挥,就能保住地产,但山东新兵是流动的,新来的指挥又不认。不少人因此被打成白莲教匪,有人伸冤到南京来了。
地方民情动荡得很,因为涉及军队,我们都有被通报。”
朱慈炅都气笑了。这的确是小事啊,下边一个县令就能轻易镇压,谁没事告诉皇帝。况且皇帝还那么小,这个帝国每天都有无数的案子纠纷,谁疯了才会事事禀告皇帝。
皇帝要管的最少都得涉及几个州府的大事,你一个村的小案子,连知府都不会过问,更不会有人刻意捅到皇帝面前。
朱慈炅知道这种事的确不是他应该插手的,但“国是千万家,家是最小国”,一家的事汇成百家千家就是天大的事了。
他能依靠的只有吏治,可他也清楚,即便是现代吏治也解决不了这些“个案”,更别说他所依靠的封建官僚。
所谓的“登闻鼓”,只是一个政治口号,解决不了问题的。即便他成年了也不可能有做青天大老爷的精力,更别说现在。
朱慈炅有种难言的失落,那股熟悉的无力感又漫上心头——纵是握得住这万里江山,却捏不碎千村万落的腌臜。
“我们不是要移民垦荒吗?天工院研究一下,把江南的所谓‘书香人家’移民到北方去,也给北方添点书香气。
朕觉得孟家移民金州就很不错,他们非常主动和辽民一起打造地方防御,也非常积极的教育辽民孩子读书,不愧是亚圣苗裔。要多坚持几年,朕说不得还要给人家送匾。”
天工院五个人眼珠子都差点掉出来,冷汗都出来。便是吴阿衡也没有料到小皇帝的思维跳跃得这大。
你们可以在南方欺骗家乡人当“地主”,那就送你们去北方当“地客”,跟凶悍的边民为伍,骗骗他们试试,看看书袋子和拳砣子谁更硬?
这真是一举多得的好主意,可是江南会不会更乱?他们做为小皇帝的帮凶需不需要担心走夜路?人家小皇帝的声誉好得不得了,可架不住身边全是脑洞大开的奸臣啊!
书香北徙,教育援边,背后可全是斑斑血迹啊,这谁敢弄?十分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