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明远书院百年庆(1 / 2)
腊月的大雪从清晨便开始飘落,将明远书院笼罩在一片静谧的白色之中。苏明远站在廊下,望着雪花一片片落在庭院中央那棵需要三人合抱的古槐树上。树枝上挂满了各式各样的护符,有泛黄的老木符,有闪着金属光泽的新护符,还有几片薄如蝉翼的电子屏幕,上面流动显示着虚拟护符的图案。
“还记得吗?当年这棵树才一人环抱粗细。”林婉儿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她将一件厚外衣披在苏明远肩上,手很自然地挽住他的臂弯。
苏明远点头,目光依然停留在那棵古槐上。五十年了,自从他穿越到这个时代,已经过去了半个世纪。当初他建立明远书院时,不过是想找个地方传授大庆朝的礼仪文化,免得那些珍贵的知识随他的穿越而湮灭。没想到百年流转,书院已然发展成为全球三十所分校的文化传承重镇。
“那日小苏将护符挂在树上时,我还责怪他胡闹。”苏明远声音里带着笑意,“没想到竟成了传统。”
林婉儿顺着他的目光望去,千百枚护符在雪中轻轻摇曳,发出细微的碰撞声,宛如文明的低语。“孩子们总比我们懂得如何让传统活下去。”
正厅里,宾客陆续到来。百年庆典即将开始。
庆典由现任院长阿林主持。他是小苏的同窗,当年那个总跟在苏苏身后问东问西的小男孩,如今已是一位鬓角染霜的学者。阿林走到厅前中央的全息投影台前,轻轻一挥手,一道时间轴便在空气中浮现。
“从2025年的小剧场到2075年的全球三十所分校,”阿林的声音沉稳有力,“明远书院走过了一个世纪。这一百年间,我们从未改变的,是让文明走进生活的初心。”
苏明远望着投影中书院最早的影像——那不过是他家后院改造的小小教室,只有十几个学生。影像流转,展现着书院如何一步步扩大,如何开设分校,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融合。他的心中涌起一股暖流,那些艰难的起步岁月,如今都成了历史的一部分。
“文明接力”环节开始。首先上场的是一位九十高龄的老弟子,他颤巍巍地捧着一本泛黄的手册。苏明远一眼就认出那是自己早年编写的《现代礼仪手册》。老人翻开扉页,露出那已经褪色的“古为今用”题字。
“这是我六岁时,苏老师亲手送给我的。”老人的声音颤抖却清晰,“那日我因模仿古人跪拜礼而遭到同学嘲笑,是苏老师告诉我,礼仪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心意。这本手册陪伴我走遍世界各地,每当有人问起中华礼仪的精髓,我就指给他们看这四个字——古为今用。”
苏明远感到眼眶湿润。他记得这个孩子,当年那个因为太过守礼而被嘲笑的羞涩男孩,如今已成耄耋老人,却依然守护着那份初心。
接下来上场的是一群00后弟子,他们展示着用AI技术修复的大庆朝织锦纹样。全息投影中,繁复华丽的图案流转变化,融合了现代审美却又不失古风。令人惊讶的是,这些年轻人在代码注释里全部使用文言文。
“夫算法虽新,其魂古也。”一个戴眼镜的女生解释道,“我们用最现代的技术复原最古老的纹样,在代码中使用文言文,是为了时刻提醒自己——科技是载体,文化才是灵魂。”
苏明远不禁微笑。这些孩子或许不知道,他们正在做的,与他当年试图将大庆朝礼仪现代化如出一辙。形式变了,但核心从未改变。
最令人动容的是海外分校的展示。一群金发碧眼的学生用西班牙语演绎《牡丹亭》,水袖起舞间,全息投影呈现出故宫的雪景。东西方文化在这场表演中奇妙地融合,却又不失各自的特色。
“文化不是封闭的城堡,而是开放的园林。”西班牙分校的校长通过全息投影说道,“我们学习中华文化,不是为了变成中国人,而是为了让我们自己的文化更加丰富多元。”
苏明远感到一只手轻轻握住他的手。他转头,看见林婉儿眼中闪烁的泪光。
“记得吗?当年我们多么担心这些传统文化会失传。”她轻声说,“现在才知道,只要有人愿意让它活在日常,文明就不会老。”
苏明远握紧妻子的手,五十年相濡以沫的温暖在掌心交融。他想起了自己的来处——大庆朝,那个他曾经以为会永远消失的世界。但现在他明白了,文明从未真正消失,它只是以新的形式继续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