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蒙古铁蹄踏边尘,大宋忠魂守国门(1 / 2)
本章节内容正在手打中,当您看到这段文字,请您<b style="lor:red">稍后刷新</b>页面看是否已经更新,如果长久未更新,请通过
特殊时刻,请大家多多收藏支持:(.2yq.)了解历史之大汉王朝 爱言情
苏云卿连忙道谢:“多谢首领!有你的帮忙,咱们就有希望了。”
耶律大石笑着说:“咱们是盟友,互相帮忙是应该的。你赶紧回去吧,路上小心,别被蒙古人盯上了。”
苏云卿带着契丹的粮草和骑兵,很快就回到了大同。秦靖之见到粮草和援军,高兴得不得了,立刻下令,把粮草分发给士兵和百姓,同时让契丹骑兵驻扎在大同城外,协助防守。
铁木真得知契丹派了援军和粮草来支援大同,气得浑身发抖。他知道,现在再进攻大同肯定讨不到好处,只好下令,暂时撤军,先去攻打其他州县,等站稳脚跟后再回来进攻大同。
秦靖之看着蒙古大军撤退的背影,松了一口气。他知道,这只是暂时的平静,蒙古人肯定还会再来。他立刻下令,加强大同城的防御,同时训练士兵,准备迎接蒙古人的下一次进攻。
几个月后,铁木真果然率领大军,再次进攻大同。这一次,他带来了更多的士兵和武器,还准备了攻城锤和云梯,看样子是下定决心要攻破大同城了。
蒙古大军一到大同城下,就立刻发起了进攻。他们用攻城锤撞击城门,用云梯攀爬城墙。城楼上的大宋士兵和契丹骑兵们奋力抵抗,用弓箭、滚石和滚油对付蒙古人。战斗十分激烈,双方死伤惨重。
秦靖之站在城楼上,手里拿着长枪,亲自指挥战斗。他看到一个蒙古将领正在指挥士兵攻城,立刻拿起一把弩箭,瞄准那个将领,一箭射了过去。那个将领惨叫一声,从马背上摔了下来。蒙古士兵们看到将领被杀,士气大减。
苏云卿也在城楼上,她手里拿着一把短剑,斩杀了不少爬上城墙的蒙古士兵。陆风则率领一部分士兵,在城门后面防守,防止蒙古人攻破城门。
战斗持续了三天三夜,双方都已经筋疲力尽。秦靖之知道,再这样下去,双方都会损失惨重,他必须想个办法尽快结束战斗。
他看着蒙古大军的营地,突然想到了一个主意。他对苏云卿和陆风说:“蒙古人的粮草肯定也不多了,咱们可以派人去偷袭他们的粮草营,烧了他们的粮草。没有了粮草,蒙古人肯定会撤军。”
苏云卿和陆风都觉得这是个好主意。陆风主动请缨:“将军,我去偷袭蒙古人的粮草营!我熟悉蒙古人的战术,一定能成功!”
秦靖之点了点头:“好!你多带些精锐士兵,小心行事,要是遇到危险,就赶紧撤回来。”
陆风率领一支精锐士兵,趁着夜色,偷偷摸进了蒙古人的粮草营。蒙古人的粮草营防守很严,陆风等人小心翼翼地避开巡逻的士兵,终于找到了粮草堆。他们立刻点燃了火把,朝着粮草堆扔过去。
粮草堆瞬间燃起了大火,浓烟滚滚。蒙古士兵们发现粮草营着火了,纷纷跑来救火。陆风等人趁机杀了几个蒙古士兵,然后迅速撤离了粮草营。
铁木真看到粮草营着火了,气得差点晕过去。他知道,没有了粮草,大军根本撑不了多久,只好下令撤兵。秦靖之看到蒙古大军撤退了,立刻率领士兵和契丹骑兵,朝着蒙古大军追去。
蒙古大军正在撤退,没有防备,被秦靖之等人杀了个措手不及。不少蒙古士兵被斩杀,还有一些人被俘虏。铁木真带着残兵,狼狈地逃回了蒙古草原。
大同保卫战终于取得了胜利。大同的百姓们都欢呼起来,纷纷拿着酒和食物,来犒劳士兵们。秦靖之看着百姓们的笑脸,心里很是欣慰。他知道,这场胜利来之不易,是士兵们和百姓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可他也清楚,蒙古人的威胁还没有解除。铁木真回到蒙古草原后,肯定会养精蓄锐,再次进攻大宋。他必须尽快训练士兵,筹集粮草,做好准备,迎接蒙古人的下一次进攻。
几天后,宋孝宗派来了使者,对秦靖之、苏云卿和陆风进行嘉奖,还赏赐了不少金银珠宝和绸缎。使者还带来了宋孝宗的口谕,让秦靖之率领大军,趁着蒙古人元气大伤,主动进攻蒙古草原,一举灭了蒙古汗国。
秦靖之接过赏赐,心里却有些犹豫。他知道,蒙古草原地势辽阔,蒙古骑兵又擅长骑马射箭,要是主动进攻,很可能会陷入蒙古人的包围。可要是不进攻,蒙古人恢复元气后,肯定还会再来进攻大宋。
他跟苏云卿、陆风商量了一下,苏云卿说:“我觉得咱们不能主动进攻蒙古草原。蒙古人熟悉草原的地形,咱们进去后很容易迷路,而且蒙古骑兵速度快,咱们的步兵根本跟不上。咱们不如先守住边境,训练骑兵,等有了足够的实力,再考虑进攻蒙古草原。”
陆风也跟着说:“苏姑娘说得对。咱们现在虽然赢了大同保卫战,但损失也很大,需要时间恢复元气。要是贸然进攻蒙古草原,很可能会全军覆没。”
秦靖之点了点头:“我也是这么想的。我会给陛下写一封信,说明咱们现在的情况,建议陛下先守住边境,不要贸然进攻蒙古草原。”
他立刻给宋孝宗写了一封信,派人送到临安。宋孝宗收到信后,虽然有些失望,但也觉得秦靖之说得有道理,只好同意了他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