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五十四章 静观其变(2 / 2)
“王建接令后,非但未有丝毫怨怼之举,反而即刻上表谢恩,言辞恭顺恳切,称颂大王公允明察,并立誓必在限期内肃清五州,以报朝廷与大王信任。”李振的声音平稳,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疑惑。
李倚微微挑眉,将玉如意轻轻搁在案上,发出清脆的声响。“哦?他竟如此……识时务?”这完全不符合他对王建其人的判断。
那个出身草莽、野心勃勃的将领,怎会甘心被自己一纸命令束缚在川南一隅?他预料中的,至少也应是阳奉阴违,甚至可能是按捺不住的试探性挑衅。如此彻底的顺从,反而让他心生警惕。
“确实出乎意料,”李振点头道,“据邛州眼线回报,王建接令当日虽似有愠色,但很快便依从其谋士周庠之言,压下怒火。近日更是在其控制范围内,大张旗鼓地开始整饬吏治、清剿匪类,俨然一副尽心履职的模样。”
李倚站起身,缓步走到窗前,望着庭院中葱郁的草木,目光深邃。“周庠……此人倒是个明白人。”他沉吟道,“王建能忍常人所不能忍,要么是真被形势所迫,不得不低头;要么便是所图甚大,暂敛锋芒。无论是哪一种,此人都不可小觑。”
他原本准备好的后续手段——一旦王建抗命或消极怠工,便可名正言顺加以惩戒,甚至兴兵讨伐——此刻竟有些无处着力的感觉。
王建像个滑不溜手的泥鳅,不仅接下了他扔过去的带刺的果子,还吃得“津津有味”,让他这个设局者反而有些被动。
“大王,那我们……”李振试探着问。
“静观其变。”李倚转过身,脸上恢复了一贯的冷静,“他既遵令,我们便找不到发作的借口。传令下去,严密监控王建在五州的一举一动,尤其是与荣、泸等州接壤之地,若有任何越界行为,即刻来报。此外,加快对尚未归附州县的招抚力度。”
“是!”
随着李倚这道“静观其变”的命令,以及王建方面出人意料的“恭顺”,西川的局势,出现了一种诡异的平静。
成都经过一番动荡后,人心逐渐安定,市面也开始恢复往日的繁华。李倚以韦昭度西川招讨使名义发出的安民告示和招抚檄文,迅速传遍了西川各地。
这平静之下,是各方势力敏锐的观望和权衡。那些仍在骑墙的州县官员、地方豪强,见势大力雄的凤翔军李倚已然掌控大局,连桀骜的王建都臣服,天平迅速发生了倾斜。
首先做出反应的是嘉州刺史朱实和荣州刺史王枭。他们几乎同时遣使至成都,表示愿举州归附李倚,听从朝廷号令。李倚对此自然欣然接受,温言抚慰,并暂时保留了他们的职位,以示宽大。
随后资州大将侯元绰抓住了刺史杨勘,投降李倚。
紧接着,戎州传来了更戏剧性的消息。戎州刺史谢承恩原本态度暧昧,试图待价而沽,却不料被本地赫赫有名的土豪文武坚率家丁部曲突袭府衙,一举擒获。
这文武坚,人称“文大剑”,以其出神入化的剑器技艺闻名遐迩,是当地一股不可忽视的民间武力。他拿下谢承恩后,即刻宣布戎州全境归顺李倚。
李倚闻报,虽对文武坚的跋扈手段略有微词,但兵不血刃拿下戎州要地,终究是大利,便顺势任命文武坚为戎州防御使,将其收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