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五十八章 宣诏(2 / 2)
但政治就是如此,很多时候,明面上的敌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那些躲在暗处放冷箭的“自己人”和摇摆不定的中间派。
张濬身为同平章事,在朝中有一定影响力,他既然在此事上客观上偏向了自己,那就没有必要去得罪他。
“不管他出于何种目的,此番终究是说了些‘公道话’。”李倚沉吟道,“此人情,暂且记下。不宜深交,但亦不可怠慢。”
他当即吩咐李振:“备一份厚礼,挑选机敏可靠的使者,随朝廷宣诏使者一同返京。以本王名义,感谢张相公在朝中的‘仗义执言’,就说他的情谊,本王心领了。”
“是,大王。”李振应下,对此安排并无异议。这是官场常态,心照不宣的交换。
处理完这桩意外插曲后,李倚的心情并没有因此而平静下来,反而像那被风吹起的落叶一般,飘向了远方。
他下意识地掐指算了算时间,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情绪。
远在凤翔的孟珍珠,此时正面临着人生中的重要时刻——临盆之期就在这个月了。
作为丈夫,他理应陪伴在她的身旁,给予她支持和安慰;而作为即将成为父亲的男人,他更应该亲眼见证孩子的诞生,感受那份初为人父的喜悦。
只是现实却让他无法如愿。西川局势刚刚稳定下来,表面上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潮涌动。
王建在一旁虎视眈眈,而朝廷的态度也颇为微妙,让他在处理事务时不得不小心翼翼。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这个“权知”西川军府事,实在是无法轻易离开成都。他肩负着维护西川稳定的重任,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后果不堪设想。
李倚缓缓地踱步到窗前,凝视着庭院中那开始落叶的树木。秋意渐浓,金黄的叶片在风中翩翩起舞,仿佛在诉说着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沉默片刻,他回头对李振道:“还有,派人快马加鞭回凤翔一趟。告诉孟娘子,本王一切安好,让她安心静养。
无论生下的是男是女,都是本王骨肉。若是男孩,便取名‘继岌’,望其能承继祖志,如山岳般稳固;若是女孩,便取名‘清瑶’,愿其如清露瑶华,品行高洁。”
李振默默记下:“大王放心,臣会安排妥当。”
李倚“嗯”了一声,目光重新变得锐利起来。朝廷的诏书给了他名分,也给了他制约王建的武器。
接下来,该如何用好这个“权知军府事”的身份,好好回敬一下王建此前在京城和荣、泸等地的小动作了。
他转身,看向李振和高仁厚,眼神中恢复了平日的冷静与决断:“好了,家事已了,该谈谈正事了。朝廷既然给了我们这‘权知’之名,我们若不好好利用,岂非辜负了圣上和张相公的一番‘美意’?对于王建,我们该做点反击了。”